亡阳证,中医病证名,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亡阳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还可因为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者是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而使阳气暴脱。由于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散,失却温煦、固摄、推动之能,故见冷汗、肢厥、面色苍白、精神淡漠、息弱、脉微等垂危症状。

辨证要点有长期阳虚病史,或有导致阳气暴亡的因素,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精神淡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常用方剂独参汤、参附汤、回阳还本汤等。

常用中药人参、附子、干姜。

针灸疗法气海、关元、中极、水沟、膻中、百会、涌泉。

转归亡阳证较亡阴证在危急程度上更进一步,危在旦夕,急当救治。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段汝钦 - 中医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