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保婴撮要》卷十八,主治逗疹,小便不利,身热烦渴,泄泻。
别名柴苓汤《景岳全书》,柴苓散《治疹全书》,柴胡汤《不知医必要》。
组成柴胡、黄芩、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各一钱五分。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逗疹,小便不利,身热烦渴,泄泻。
附注附方1柴芩汤组成:柴胡5g,半夏2.1g,黄芩、人参、甘草各1.8g,泽泻3.7g,桂1.5g。
功用:和解少阳,利湿止泻。
主治:发热泄泻,里虚。
出处:《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附方2柴芩汤组成:柴胡、滑石各24g,茯苓、猪苓各12g,法半夏9g,泽泻、车前草、忍冬藤、白茅根各30g,甘草3g。
功用: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清热除湿,利尿止血。
主治:血淋,实然寒热往来,头昏目眩,口苦胸闷,干呕,不思食,腰部酸胀,小腹拘急,小便频数短涩,尿时尿道疼痛,甚则痛如刀割,尿血。舌红苔白滑,脉弦数。
出处:《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附方3柴芩汤组成:柴胡24g,黄芩18g,石韦30g,广木香9g,葎草30g,车前草30g。
功用:通淋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热淋(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出处:黄兴垣方,出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申晓伟 - 主治医师 - 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