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铁路隧道永久通风”。为加快隧道洞内外空气更换,改善洞内的空气质量而采用的各种方法及设施,主要指设置机械通风,即在一端用机械吹入新鲜空气,沿隧道纵向冲淡并挤出污浊空气。隧道的形状窄长,空气不易流动,而内燃机车通过时排放的废气、过往车辆、人员留下的生活垃圾,加大了污染程度。为保障线路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铁路技术规程规定,在列车通过后的15min内,隧道内的空气成分,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对于较长隧道来说,藉两洞口高差形成的自然风流及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活塞风,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因而规定:内燃机车通行的隧道,长度大于2km,要设置机械通风;电力机车通行的隧道,长度大于8km时,也宜设置机械通风。当隧道中部有通向地面的支洞时,通风条件将大为改善,因此如施工使用辅助坑道,应综合考虑日后作为运营通风通道的可能。
通风方式的种类机械通风利用风机通风,一般采用纵向通风方式,即利用风机把空气从隧道一端吹向另一端。机械通风设施主要有风机、动力设备、通风机房、通风道和帘幕等。这些设备一般多设置在隧道低洞口端。帘幕一般用于较长(如3千米以上)的隧道通风,其窟闭装置要用信号控制。如采用与车站闭塞信号相联锁,以保证行车安全。
特别长的铁路隧道避风,由于受到机械通风风速以及列车通过隧道的间隔时间的限制.要在行车间隔时间内排除隧道内蓄积的污浊空气,一般采用分段式通风,即利用隧道的辅助坑道(竖井、斜井或横洞)等作为通风道,在隧道内分段设置若干台风机,进行隧道通风。
自然通风空气在水平气压差的作用下,会沿着等气压线垂直的方向,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使隧道内空气流动。此外,铁路隧道由于洞内和洞外的气温不同,空气密度便有差别,加以隧道两端洞口海拔高度不同,也会产生气压差,引起隧道内空气的流动。列车通过隧道时.尤其是通过单线铁路隧道时,会产生同列车运行方向相同的气流(活塞风)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隧道内空气流动,通常称为自然通风。一些较短(如2000米以下)的隧道利用自然通风,一般有可能达到隧道这营通风的要求。
隧道的竖井或斜井一般不能起当然通风的可靠作用,主要原因是:①竖井或斜井的井口间虽然海拔高度不同,但井底和井口的气温会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风流方向有所改变,当井口气温低于隧道内气温时。气流将自井底流向井口。反之,则流向井底;②当列车尾部驶离竖井底时,会产生负压,将排入竖井内的烟气吸回隧道内。1
通风方式的选择列车通过隧道时,会排出大量煤烟及有害气体,同时还会散发出许多热量。为此,长大隧道必须进行洞内通风i将有害气体及热量等排出洞外,并把新鲜空气引入洞内。
1.洞内空气的卫生标准
洞内空气的污染源头主要是机车排出的有害废气。蒸汽机车污染极为严重,但现已退出运行;内燃机车排放的废气中,也有CO及NOx(多种氮氧化合物),都对人体明显有害,卫生标准也据此而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列车通过隧道后15min内,空气中CO浓度应在30mg/m3以下;氮氧化物(换算成NO2)浓度应在10 mg/m3以下。”
除此以外,洞内劳动、过往人员及列车留下的生活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同样恶化环境,损害健康,需要治理。但形成情况复杂,又缺乏观测研究。《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仅比较笼统地规定:“隧道内湿度应小于80%,温度低于28℃,臭氧浓度应小于0.3 mg/m3,含有10%以下游离SiO2的粉尘浓度应小于10mg/m3。”
电力机车牵引一般认为不产生污染,但近期研究认为,在高压电线周围产生的电磁场及人体感应电流,需加控制,其具体量化的衡量标准及测试、治理方法,都在研究中。
2.保护洞内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我国几十年铁路隧道运营实践,可采取如下的技术管理措施:
(1)提高列车通过隧道的行驶速度。是指在隧道线路设计中,控制使用连续长大坡道,保证列车正常运行时具有较高速度,有了这样的速度,可不致在洞内用足马力,增大废气排量,而且快速通过,会形成较大的活塞风,促使洞内外换气。
(2)隧道内铺设混凝土宽枕道床或整体道床。是为了减少养护维修线路的工作量。据调查估计,一般情况下,整体道床比碎石道床可减少维修量80%以上,从而减少维修人员进洞受侵害的时间.,相应地也减少人们活动滋生的另一种污染。
(3)设置机械通风。隧道短,借助自然风流(尤其单面坡,两端洞口高差大)就可以满足换气的需要,长大隧道则不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内燃机车牵引时,长度在2km以上,宜设置机械通风;电力机车牵引时,隧道长度在8km以上,也宜设置机械通风。
(4)隧道内污染空气高峰浓度持续时间较长地段的避车洞,宜安装防烟门,并为隧道内工作人员配备防毒口罩。
3.运营通风
运营隧道的通风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是利用洞内的天然风流和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活塞风来达到通风的目的。
机械通风是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通风机械将洞内外气体进行交换,来达到通风之目的。机械通风方式分为纵向式和横向式两类。当采用轴流风机时,可选用洞口风道式、斜井式、竖井式等;当采用射流风机时,可在纵向布置风机或在洞口同一断面集中布置风机,也可采用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相结合的组合通风方式。
(1)纵向式通风
它是在通风机的作用下,使风流沿着隧道轴线方向流动的通风方式,这种通风方式又以通风形式的不同分为:
①洞口风道式通风。这种通风方式是把通风机设置在隧道低洞口端处,通风道与隧道连通。当列车尾一出洞口,立即开动通风机,把已被活塞风挤到曲洞口段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洞外。与此同时,洞外新鲜空气由低洞口端随着风流带进隧道内,从而完成一次通风作业。. 为防止通风机工作时,新鲜空气从高洞口吸进隧道造成空气短路,降低通风效果,需在高洞口设置一个用钢或钢木结构组成的框架式帘幕。帘幕用轨道电路与信号系统进行连锁,当列车驶向隧道时,帘幕自动提起,在列车过后即自动落下。
由于帘幕的笨重及起落的可靠性较差,近年来多采用缩小风道口断面和减少吹入风流与隧道中线的夹角、提高吹入风速等办法来取代帘幕。
②喷嘴式通风。对于列车运行密度大,长度不太长的隧道,可采用环形喷嘴式通风形式,它是在隧道洞口处的衬砌上方,设计一个汇集新鲜空气的空气室,空气室的尽端在衬砌周边上做成环形喷嘴通向洞内。开动通风机,洞外新鲜空气被压送到空气室,当积聚到一定压力时,由喷嘴以高速和极小的交角喷进隧道内,形成稳定风流。洞口段可不做帘幕,新鲜空气不会从洞口溢出,反而会由于高速风流引起的负压,带进一些新鲜空气。但这种通风形式结构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维修不方便且能量损失大、效率低。
③竖井、斜井式通风。长大隧道纵剖面为人字坡时,污浊空气常积聚在坡顶。若在隧道施工中,为增加开挖工作面而设置竖井或斜井作为辅助坑道时,可利用这些辅助坑道作为通风道,把通风机置于竖井或斜井处,借助于通风机和竖井的换气作用,以达到通风之目的。
(2)横向式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的特点是:隧道内风流方向与隧道轴线方向成正交。它是隔隧道部分断面作为沿洞身轴线的通风渠,开动通风机,把新鲜空气先送入隧道底部的压入通风渠,再经出风口沿隧道全长范围内均匀吹入隧道内。而污浊空气,则经隧道顶部的吸出风渠吸出洞外。2
运营隧道防治有害气体的其他措施对于运营隧道,若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降低隧内有害气体浓度的主要措施是设置机械通风。但力减少机械通风的能源消耗,·节省费用,也常采取一些防治有害年:体的辅助措施。一般这些措施为:
1. 提高列车通过隧道的行驶速度
机械通风方式,大部分都是在列车驶离(或即:降驶离)隧道后才开动通风机的。因此,在蒸汽牵引时,不能防止列车通过隧道时乘务员受机车自身排出之煤烟的侵袭。当采用双机内燃牵引时,后一机车乘务员的情况亦如此。此时只有提高列车通过隧道的行驶速度,才能减轻煤烟或废气大量涌入驾驶室。
据有关部门实测,当蒸汽机车通过隧道的速度达到25—30km/h以上,就能避免煤烟侵入驾驶室。另外提高车速能在隧道内造成大的活塞风速。减少机车在洞内排放有害气体的数量等都是不言而喻的。
2。 在隧道内设置整体道床
采用整体道床可减小通风阻力,改善通风效果。更主要的是整体道床维修工.作量小,可减小线路养护维修人员在洞内的工作时间。
3. 避车洞安装防烟门及其他措施
由于列车驶离隧道后才开动风机,此段时间内,待避的维修人员将受最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侵袭。这种情况要待新鲜空气将有害气体挤过待避点后才能解除。因此,如拍·避车洞装上防烟门,使待避人员免受有害气体高峰浓度的危害。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另外还可采用个人防护和提高隧道养护机械化水平,进行内燃机车的废气冶·化等等措施,来改善隧道内工作条件。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