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劳穴,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别名颈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穴,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瘰疬,咳嗽,气喘,骨蒸潮热,颈项强痛,妇人产后痛病等。直刺0.5-1寸;可灸

功能作用

滋养肺阴,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定位

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穴,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

正坐,头微前倾,或俯伏,于大椎穴旁开1寸,再上2寸取穴。

解剖

该穴在斜方肌、头夹肌中,有枕动,静脉和椎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主治

主治瘰疬,咳嗽,气喘,骨蒸潮热,颈项强痛,妇人产后痛病。

操作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向颈肩手臂放散;可灸,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在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百日咳,项背风湿疼痛,骨蒸潮热,盗汗自汗,失眠,鼻衄,过敏性鼻炎等。

配伍

治疗失眠配神门,三阴交。治疗鼻衄配孔最,治疗颈椎病,颈项强痛,配天柱,悬钟。过敏性鼻炎配肺俞,飞扬;瘰疬联珠疮,百劳点刺,配肘尖。

附注

在一些文献中,有取百劳穴的记载,但其位置有异,实质为下百劳或为百劳与下百劳的组合也为奇穴。

经穴别名,即大椎穴。见《针灸大全》

相关论述

《针灸资生经》:“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遇痛处即针,避筋骨及禁穴”。

《针灸集成》:百劳穴“在大椎向发际二寸点记,将其二寸中折,墨记,恒布于先点上,左右两端尽处是。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云:“百劳,奇穴。大椎穴上二寸、外开一寸处,针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壮。主治结核,瘰疬;亦治项肌痉挛或扭伤回顾不能”。

123456789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晓 - 副主任医师 -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