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上,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三角肌,肩中,肩髃下,为民,治瘫2。位于肩部,三角肌正中点,即大肠经肩髃穴外侧直下1.5寸,左右计2穴。浅层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等分布,深层有桡神经。主治偏瘫,上臂痛,肩周炎,上肢瘫痪、麻木,手臂不能高举等。直刺1-1.2寸,可平刺2-2.5寸;可灸。
名称释义臑,指臂部以下部分;上,上下之上。该穴在臑之上部,故名。
别名三角肌,肩中,肩髃下,为民,治瘫2。
定位位于肩部,三角肌正中点,即大肠经肩髃穴外侧直下1.5寸,左右计2穴。
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浅层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等分布。深层有肱动脉的肌支和桡神经。
主治偏瘫,上臂痛,肩周炎,上肢瘫痪、麻木,手臂不能高举等。
操作直刺1-1.2寸,针感为局部酸胀感,可向三角肌下端平刺2-2.5寸,局部有抽胀感或酸麻感向肘部放散;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椎病,中风偏瘫,肩周炎,上肢麻痹或瘫痪等。
配伍配肩髃、肩髎、肩贞、曲池、条口治肩周炎;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治上肢瘫痪等。
附注居大肠经肩部循行线上。
相关论述《新医疗法手册》:“臑上,取法:三角肌中央。主治:上肢偏瘫,臂痛等。针法:直刺1-2寸。”
《新医疗法汇编》:“治瘫,穴位:三角肌正中点取之。针法:直刺1-2寸。主治:偏瘫。”
《针刺麻醉》:“三角肌穴,位置:上臂三角肌中央。”
12345678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