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花,中药名。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水黄花Euphorbia chrysocoma Levl. et Van.的根皮和叶。分布于贵州各地。此外,云南、四川、广西、西藏、湖北亦有。具有逐水,利尿之功效。用于水肿,臌胀,疥疮瘙痒。
入药部位根皮和叶。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心、肾经。
功效逐水,利尿。
主治用于水肿,臌胀,疥疮瘙痒。
相关配伍1、疥疮瘙痒:水黄花叶,晒干为末,用油调敷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2、无名肿毒:水黄花嫩叶一把。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5-15g,或研末为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取其根、皮晒干。
形态特性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分枝,秋季转红。叶互生;叶片狭长椭圆形,长3.5-10cm,宽2cm,先端钝,基部狭,全缘。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叶状,卵状长椭圆形,黄色;腺体平盘状;花单性,无花被,花柱3枚,先端2裂。蒴果三棱状圆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种子黑色。花期4-9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野水沟旁潮湿地。分布于贵州各地。此外,云南、四川、广西、西藏、湖北亦有。
现代应用用于治疗腹水和皮肤溃烂、痈疮等。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迎寒 - 讲师,博士 - 承德医学院中药系中药药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