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中药名。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生理特性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江苏。

炮制方法1、花蕊石: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2、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依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为明缎法。)煅至红透。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相关配伍1、花蕊石散:治五内崩损,喷血出斗升,用此治之。花蕊石存性,研如粉。 以童子小便一钟,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温,食后调服二钱,甚者五钱。能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葛可久《十药神书》)

2、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飞焙)、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为末。每服半钱,腊茶下。(《卫生家宝方》)

3、脚缝出水:好黄丹,入花蕊石末,掺之。(谈野翁《试效方》)

用法用量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1、《嘉祐本草》:疮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又疗妇人血晕恶血。

2、《本草纲目》: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宏桂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