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苄又称苄基溴,是一种苯环被溴甲基取代的芳香化合物,在氧化剂存在下由甲苯与溴反应制得,属卤化苄类刺激性化合物中的一种。
溴化苄曾作为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催泪作用和令人不舒服的刺鼻气味,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伤害皮肤并引发皮炎和荨麻疹,粘着眼睛,吸入浓度高的溴化苄蒸气甚至可以引致暂时胸部紧束、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虽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毒性,但溴化苄同时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其广泛应用于发泡剂的制造,亦用作泡沫剂和酵母防腐剂1。
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61065CAS号: 100-39-0
EINECS 登录号: 202-847-3
中文名称: 溴化苄
英文名称: benzyl bromide (BnBr)
别 名: 苄基溴;α-溴甲苯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芳香气味
毒性分级:高毒
危险性描述:可燃性、刺激性、催泪性
蒸汽压: 2.00kPa/114℃
闪 点:86℃
熔 点:-3.0℃
沸 点:198-199℃
折射率(20℃):1.57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4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20(腐蚀品)
2
主要用途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其广泛应用于发泡剂的制造,亦用作泡沫剂和酵母防腐剂。1
苄溴的最大用途是作为杂原子官能团的苄基化试剂,在各种条件下能有效地对各种杂原子官能团发生苄基化,从而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用途。3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明显的呼吸道刺激及胸部紧束感。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有催泪作用。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荨麻疹。2
毒理学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1
应急处理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荣 - 教授 -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