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区与国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正式的时区划分,其中包括25个时区,每一时区由一个英文字母表示。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有一个例外,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子午线;例如,GMT属于“z”区,因此其时间后通常添加后缀“Z”(口语中用后缀“Zulu”)。1
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由来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为了使用方便简单,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经度范围
|| ||
时区计算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7.5度,即东西方向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2.5度至东经127.5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如已知某地位于145度E,用145/15,商数为9,余数为10>7.5,商数加1即为该地的时区数,所以该地位于东10区。再假如某地位于65度W,用65/15,商数为4,余数为5
如何计算区时
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东京(东九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12:00-(9-8)=11:00(即北京时间为5月1日11: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
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一是人为日界线-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0点的地区经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应减1天,比如你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当地时间是20日的00:30,当你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你所在位置的当地时间是19日的00:30。如果是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应该加1天。
时区缩写时区与 UTC 的偏移量描述:
KLT +14:00 基里巴斯线岛时间
NZDT +13:00 新西兰夏时制
IDLW +12:00 国际日期变更线,西边
NZST +12:00 新西兰标准时间
NZT +12:00 新西兰时间
AESST +11:00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夏时制 (俄罗斯马加丹时区) 东边(俄罗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时区)
ACSST +10:30 中澳大利亚标准夏时制
CADT +10:30 中澳大利亚夏时制
SADT +10:30 南澳大利亚夏时制
AEST +10:00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
EAST +10:00 东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GST +10:00 关岛标准时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时区)
LIGT +10:00 澳大利亚墨尔本
SAST +09:30 南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CAST +09:30 中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MHT +09:00马绍尔群岛瓜加林岛时间
JST +09:00 日本标准时间,(俄罗斯雅库茨克时区)
KST +09:00韩国标准时间
KST +09:00朝鲜标准时间
AWST +08:00 澳大利亚西部标准时间
CCT +08:00 中国北京时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时区)
WST +08:00 西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JT +07:30 爪哇时间
ALMST +07:00 阿拉木图 夏令时(俄罗斯泰梅尔半岛时区)
CXT +07:00 澳大利亚圣诞岛时间
MMT +06:30 缅甸时间
ALMT +06:00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时间(俄罗斯鄂木斯克时区)
IOT +05:00 英属印度洋领地时间(俄罗斯彼尔姆时区)
MVT +05:00 马尔代夫时间
TFT +05:00 法属凯尔盖朗岛时间
AFT +04:30 阿富汗时间
EAST +04:00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时间 (俄罗斯萨马拉时区)
MUT +04:00 毛里求斯时间
RET +04:00 法属留尼汪岛时间
SCT +04:00 塞舌尔马埃岛时间
IRT,IT +03:30 伊朗时间
EAT +03:00 科摩罗时间
BT +03:00 巴格达时间
EETDST +03:00 东欧夏时制(俄罗斯莫斯科时区)
HMT +03:00 希腊地中海时间
BDST +02:00 英国双重标准时间
CEST +02:00 中欧夏令时
CETDST +02:00 中欧夏时制
EET +02:00 东欧(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时区)
FWT +02:00 法国冬时制
IST +02:00 以色列标准时间
MEST +02:00 中欧夏时制
METDST +02:00 中欧白昼时间
SST +02:00 瑞典夏时制
BST +01:00 英国夏时制
CET +01:00 中欧时间
DNT +01:00 丹麦正规时间
FST +01:00 法国夏时制
MET +01:00 中欧时间
NOR +01:00 挪威标准时间
SWT +01:00 瑞典冬时制
WETDST +01:00 西欧光照利用时间(夏时制)
GMT 0:00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UT +00:00 全球时间
UTC +00:00 校准的全球时间
ZULU +00:00 和 UTC 相同
WET +00:00 西欧
WAT -01:00 西非时间
FNST -01:00 巴西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 夏令时
FNT -02:00 巴西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时间
BRST -02:00 巴西利亚夏令时
NDT -02:30 纽芬兰夏时制
ADT -03:00 大西洋夏时制
BRT -03:00 巴西利亚时间
NST,NFT -03:30 纽芬兰(Newfoundland)标准时间
AST -04:00 大西洋标准时间(加拿大)
ACST -04:00 大西洋阿雷格里港夏令时
ACT -05:00 大西洋阿雷格里港 标准时间
EDT -04:00 东部夏时制
CDT -05:00 中部夏时制
EST -05:00 东部标准时间
CST -06:00 中部标准时间
MDT -06:00 山地夏时制
MST -07:00 山地标准时间
PDT -07:00 太平洋夏时制
AKDT -08:00 阿拉斯加白昼时间
PST -08:00 太平洋标准时间
YST -08:00 育空地区标准时
AKST -09:00 阿拉斯加标准时间
HDT -09:00 夏威夷/阿拉斯加夏时制
MART -09:30 马克萨斯群岛时间
AHST -10:00 夏威夷-阿拉斯加标准时间
HST -10:00 夏威夷标准时间
CAT -10:00 中阿拉斯加时间
NT -11:00 阿拉斯加诺姆时间(Nome Time)
IDLE -12:00 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边
澳大利亚时区. 澳大利亚时区名和南北美常用的时区名之间有三个冲突:ACST,CST,和 EST。
澳大利亚时区缩写,时区与UTC的偏移量描述:
ACST +09:30 中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CST +10:30 澳大利亚中部标准时间
EST +10:00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
SAT +09:30 南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澳大利亚时区. 澳大利亚时区名和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时间冲突:EAST。
澳大利亚时区缩写,时区与UTC的偏移量描述:
EAST +10:00 东澳大利亚标准时间
中国时区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
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1912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19年(民国8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但国民政府迁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台湾地区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陕西渭北。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