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金鸡尾巴草,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植物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ée的根茎。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等地。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水肿,腹水,疮毒溃烂久不收口,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根茎。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归肾、肝、胃经。
功效利水消肿,解毒敛疮。
主治用于水肿,腹水,疮毒溃烂久不收口,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1、治水湿膨胀:延羽针毛蕨鲜根90g,醉鱼草、羊蹄各30g。水煎冲适量烧酒,早晚空腹服。
2、治疖毒溃烂,久不收口:(延羽针毛蕨)鲜根去鳞毛,加白糖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忌食酸辣、芥菜、萝卜菜。(1-2方出自《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延羽卵果蕨又名狭叶金星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短柄卵果蕨(台湾植物志)、翅轴假金星蕨(台湾植物志,第二版)。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被红棕色、具长缘毛的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5厘米,粗2-3毫米,淡禾秆色;叶片长20-50厘米,中部宽5-12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渐变狭,二回羽裂,或一回羽状而边缘具粗齿;羽片20-30对,互生,斜展,中部的最大,长2.5-6厘米,宽约1厘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而下延,在羽片间彼此以圆耳状或三角形的翅相连,羽裂达1/3-1/2;裂片斜展,卵状三角形,钝头,全缘,向两端的羽片逐渐缩短,基部一对羽片常缩小成耳片;叶脉羽状,侧脉单一,伸达叶边。叶草质,沿叶轴、羽轴和叶脉两面被灰白色的单细胞针状短毛,下面并混生顶端分叉或呈星状的毛,在叶轴和羽轴下面还疏生淡棕色、毛状的或披针形而具缘毛的鳞片。孢子囊群近圆形,背生于侧脉的近顶端,每裂片2-3对,幼时中央有成束的、具柄的分叉毛,无盖;孢子囊体顶部近环带处有时有一、二短刚毛或具柄的头状毛;孢子外壁光滑,周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染色体2n=60,90,120。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低山、林缘河谷两旁或路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利湿消肿,收敛解毒。治水湿膨胀,疖毒溃烂久不收口。”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