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红,又名西红、红土,天然的氧化铁红颜料。黄红色至棕红色。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遮盖力强。耐稀酸和碱。用于油漆、陶瓷、橡胶等工业。由矿石经拣选、研磨、水漂、煅烧制得。
简介土红(红土)是热带、亚热带湿热地区的岩石风化产物,其生成条件主要是高温、潮湿、多雨及排水溶滤。在其形成过程中,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到溶滤,粘土与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聚积。
在国内,红土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如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国外则多分布于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日本、东南亚、地中海沿岸等地。
红土的生成与母岩有直接关系,在云南、贵州石灰岩、白云岩分布地区,红土的发育较为典型。但其他玄武岩、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等含有较多铁、铝矿物的母岩,在气候、降雨排水等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因淋洗程度不同,也将会生成多种紫、红、红黄、黄等色的残积、坡积、洪积的性能有一定差异的红土。虽然同属红土,但因其生成条件与母岩不同,彼此的性质差异也可能很大。
土红的一般特性土红因其生成条件的不同,其物理力学特性与温带地区的土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不能以红土的物理性质、温带土的概念来判断其力学及工程性质。
土红是具有稳固团粒结构的土,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团粘牢固,其内部的孔隙不会改变,而且团粒之间也存在着孔隙,甚至还存在着土团间的孔隙。所以压实干容重低,一般存1.5t/m3以下,甚至有些仅达1.15t/m3。
土红的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高以及界限含水量高,在塑性图上的位置在A线以下或A线附近,按塑性图分类为“MH”。
土红的孔隙比大,但压缩性属中等,强度较高,承载能力较高。红土的渗透性相对较小。红土的粘土颗粒含量较高,一般为粘土。由于粘土颗粒含量高,使土的表面积加大,且粘粒形状多为片状和鳞片状,因而土处于高分散状态,孔隙比较大。另一方面,颗粒愈细,表面的负电荷愈多,使颗粒间或其他介质间的吸引力愈大,起着胶体化学作用,所以孔隙比虽然较大,但强度仍较高。
土红多为酸性土,一般pH值为4.5~7.0。若降雨和溶滤程度高,则pH值亦随之降低。
土红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还有伊利石、多水高岭石、赤铁矿及多水氧化铁等。有的地区的红粘土受水浸湿后体积膨胀,干燥失水后体积收缩。据贵阳地区资料,浸水膨胀后的体积比天然含水量时的体积增加1.5%,膨胀力可达1.8kgf/cm2(降低天然含水量10%后测定)。
由上可知,红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及界限含水量高、压实干容重低而强度高、压缩中等、渗透性也较好的土料,是可以满足筑坝条件的,是一种可用的筑坝材料。唯其粘粒含量过高,天然含水量高于最优含水量很多,故施工不便,往往需要经过翻晒或掺料的工序,从而增加工程的造价。1
土红的分类土红(红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油红大土、泥红土、砂红泥、红松泥、砂粘红泥 、建瓯红泥土、崇安红泥土、赤水黄红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厚灰黄泥 、红黄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熟红土等。2
土红的利用为更好地利用土红(红土),须对其淋溶作用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不良性状进行改良。具体措施是: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土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土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土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用于多年生林木和经济林,比如马尾松、油茶、杉木、乌桕等,及种植柑桔等经济作物。2
改良措施土红(红土)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土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土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土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土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