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钠是白色结晶或粉末。有咸味或微带苦味。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结块但不潮解。溶于水。低毒,有刺激性。用于微量测定镉分析化学,照相制版,制药。物化性质 无色立方晶系晶体或白色颗粒状粉末。无臭,味碱而微苦。相对密度3.203(25℃)。熔点747℃。在空气中有吸湿性。易溶于水(100℃时溶解度为121g/100ml水),水溶液呈中性。微溶于醇。51℃时溶液中析出无水溴化钠结晶,低于51℃则生成二水物。其溴离子可被氯所取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溴化钠

中文别名:钠臭

英文名称:sodium bromide

英文别名:Sodiumbomide;sodiium bromide;NaBr;sodium boron;Sodum bromide;

CAS号:7647-15-6

分子式:BrNa

分子量:102.89400

精确质量:101.908001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

密度:3,203 g/cm3

熔点:755°C(lit.)

沸点:1390 °C

闪点:1390°C

折射率:1.6412

水溶解性:905 g/L (20 ºC)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acids. Hygroscopic.

储存条件:库房低温,通风,干燥

蒸汽压:1 mm Hg ( 806 °C)1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827510000

WGK Germany:1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4/25-S25

RTECS号:VZ3150000

危险品标志:Xi2

化学性质

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氧氧化,游离出溴。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浅黄色固体溴化银,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溴化氢,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溴。也可以被氯气置换出溴单质,这是海水提溴的过程之一。

保存方法

避光密封保存。溴化钠会吸湿结块而造成取用困难,故常用塑料瓶盛装。2

用途

用于感光胶片,医药(镇静剂),农药,香料,染料等工业

毒性防护

要防止摄入、吸入,防止眼睛、皮肤与之接触。如果摄入、吸入,会发生晕眩、恶心、呕吐,要立即请医生诊治。如溅入眼中,要立即用新鲜水冲洗20min;皮肤接触了溴化钠,也要用大量水冲洗。2

包装储运

用内衬聚乙烯塑料袋的纤维板桶包装,每桶净重50kg。

制备

本品主要的制备方法:

1将铁与溴直接作用生成溴化亚铁再与碳酸钠共沸得到。副产物是碱式碳酸亚铁,于煮沸后变成亚铁及高铁的胶态化合物,过滤极慢。为了避免此缺点,最好将溴两次加入,最后得到的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因此过滤与洗净都很容易,反应如下:

Fe+Br2→FeBr2

FeBr2+Br2→FeBr2·FeBr3

FeBr2·FeBr3+Na2CO3→NaBr+FeO·Fe2O3+CO2

2把微过量的溴,直接加入饱和氢氧化钠热溶液中,生成溴化物和溴酸盐的混合物:

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将此时的混合物蒸发至干,所得到的固体残渣与碳粉混合加热,把溴酸盐还原为溴化物:

NaBrO3+3C=NaBr+3CO↑

最后用水溶解,再过滤结晶,于110至130摄氏度干燥即得。

这种方法是溴制备溴化物的一般方法,工业上一般采用。1

3碳酸钠、尿素用热水溶解,通入溴素,还原生成溴化钠,然后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即得。

4将碳酸氢钠慢慢加到氢溴酸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加热赶出二氧化碳气体并浓缩溶液至结晶,然后冷却至室温,析出的结晶用少量水溶解,并滴加溴水至刚出现溴的颜色,加入硫化氢溶液进行脱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至干,高温析出无水溴化物。110℃下保温干燥后在保干器中冷却,即得无水溴化物。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