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冷水团亦称黄海中央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存在于夏秋季节,覆盖海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温跃层仅位于海面下20米-30米,远浅于海面下100米-200米的全球平均水平,使利用该区域浅源冷海水进行水产养殖的成本大大降低。黄海冷水团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每升5毫克,其他水质指标也符合养殖冷水鱼类的水质标准。
释义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32.0‰)、海水混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温度约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于增温降盐作用,黄海中央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温(25~28℃)、低盐(31.0~32.0‰)水,厚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6~12℃)、高盐(31.6~33.0‰)水,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1
特征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新过渡的消衰期。2
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团有南、北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位于北纬35°30′~36°45′、东经124°以西区域;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团所盘踞的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环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20~30厘米/秒,出现在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3
对养殖的影响这个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和养殖都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这个水温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等深海养殖作物的生长,同时对附近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也有极大影响。不过,对于这个冷水团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现在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冷水团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扇贝海参大量死亡。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