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态磷(PP) 是河流系统和河口地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
简介颗粒态磷(PP) 是河流系统和河口地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又分为PIP(颗粒态无机磷)和POP(颗粒态有机磷),其中PIP 主要以矿物相的形式吸附在颗粒表面或结合在矿物晶格( 如自生磷矿物) 中;POP 是结合在细胞等生命体和有机的碎屑分子中。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颗粒态磷的形态细分研究尚欠充分,加之全球各大水体的数据积累不足,且缺乏对比性,所代表的生物和化学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形态颗粒态磷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不稳定或弱结合态P、水合铁氧化结合P、Ca结合P、有机P等。
通常将海洋沉积物中的颗粒态磷分为6 种形态( 可交换态磷、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态磷灰石磷、碎屑磷和难分解有机磷) ,不同形态磷的生物地球化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海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沉积物中磷的存在状态及其活性方面的信息。 海洋沉积物可以通过上覆水体或通过再悬浮过程进入水体中1。
颗粒态磷与磷输出泥沙是流域内磷输出的主要载体,因而泥沙来源与磷的来源有着直接联系。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磷的输出以泥沙吸附的颗粒态磷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溶解态磷在迁移过程中又被泥沙吸附,颗粒态磷的输出通常占流域磷输出总量的90%以上。一些流域地表水污染研究往往将泥沙与磷的迁移联系起来。一般情况下,在城镇污水系统所占比例较小或者是农业为主的小流域,流域输出的颗粒态磷以土壤侵蚀源地为主要来源2。
分析方法分离和定量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各种P结合项最理想的方法是化学试剂提取法,x一射线衍射要求样品中P含量) 1%wt,而化学试剂提取法可测至0.005%wtP,且精密度可达到4%。试剂提取法又分为选择性化学试剂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在研究中多为连续提取法。
Hieltjes—Lijklema (1980)方法:4步曾经被广泛应用的四步连续提取法:对50mg颗粒物进行提取,以25ml的2M NH4C1对50mg颗粒物进行提取,提取出弱结合态磷(PH=7),以25mL0.1N NaOH提取,提取出铁及铝结合磷;以25 mL0.5MHCl提取出钙、镁结合态磷;以 K2S2O8/H2SO4对上述提取后的残渣进行硝化,提取出了残余态有机磷;酸及碱提取液中会含有部分的有机磷,此部分有机磷可通过硝化成为无机磷的方法进行测量。
优点:方法对于钙质沉积物中磷的形态是一个有效的技术
缺点:然而前两步的提取解释必须注意,但测量结果重现性很差。
Ruttenberg (1992)5步方法对0.5g颗粒物进行提取50mL1M MgCl2(pH=8)提取弱结合态磷;柠檬酸钠+1M 碳酸氢钠+0.5625g连二亚硫酸钠(CDB),提取出铁结合态磷(PH=7.6);醋酸钠缓冲液(pH=4),提取出自生磷灰石、生源磷灰石、碳酸钙结合态磷;1M HCl,碎屑磷及其它无机磷;550℃下灼烧16个小时后以1MHCl提取,提取出有机磷。
优点:首次将海源的自生钙氟磷灰石和非海源火成或变质碎屑磷灰石分开;成功地将软体动物壳表面水合Fe氧化物膜结合P与壳的矿物相P或壳的有机介质结合P分开。
缺点:前几步部分有机磷被提取出来;使用该法时要注意颗粒粒径大小、固液比、振荡等条件。
Williams方法为了使磷的形态分析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各地区各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能够相互比较标准测量及测试组织(欧洲局)发起了统一磷形态分析方法和生产磷形态分析标样的计划。经过讨论并在欧洲20个实验室的实验,这个改进后的Williams方法被推荐为磷形态分析的方法3。颗粒物以1M NaOH提取16小时后,提取液经4.5M HCl中和后测量—— 非磷灰石结合态无机磷酸盐,残渣经1M HCl提取16小时后对提取液测量——磷灰石结合态磷;颗粒物经1M HCl提取16小时后,对提取液进行测量——无机磷,残渣450℃下灼烧1小时后以1M HCl提取16小时,对提取液进行测量——有机磷;颗粒物在450℃下灼烧l小时后以3.5M HCl提取16小时,对提取液进行测量——总磷。
EDTA法缺点:NaOH对磷的提取不具有专一性,由于有机磷的水解其浓度及提取时间均影响到了提取液中磷的浓度。NaOH提取液中的非活性磷主要为肌醇六磷酸及腐殖质中的磷酸盐。没有把铁结合态磷和弱吸附态磷分开 。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