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砂矿(riverbed placer)是指分布在近代河流的河床中的砂矿,是正在形成和变化中的砂矿。

主要特征河床砂矿(riverbed placer)是按河流的冲积作用所形成的冲积砂矿床形成的地貌条件分类所得。除了河床砂矿之外还有阶地砂矿、河谷砂矿等。河床砂矿的特征是沉积物厚度较小,碎屑物质颗粒较粗,细砂及粘土较少。产在河流沙嘴、沙岛和浅滩中的河滩砂矿,也属于河床砂矿。1

形成条件许多宝(玉)石均能形成河床砂矿,因它具有稳定的化学性、 坚固的物理性和比较大的比重。原生宝(玉)石矿床或岩石在河流、湖水、洪水、海水等外力搬运下,在河床、河谷、海滨、湖滨等有利宝石矿物富集的地带,经机械沉积、分异而形成砂矿。河床砂矿就是冲积砂矿的一种。

形成河床砂矿的地貌条件很重要,如地势陡峭的高山区,剥蚀作用强,可供给较多碎屑物质,但水流速度大,搬运能力强,分差能力差,加以沟深谷狭,难以形成砂矿。地势平坦的平原区,离强烈剥蚀区较远,水动力弱,能搬运的多为细粒碎屑物质,对形成河床砂矿也不理想。最有利的宝(玉)石砂矿地貌条件是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滨及湖滨区。1

勘察过程在严重遭受喀斯特作用的石炭世多内普阶石灰岩中,冲积系数可达很高的数值。这是由于在河床砂矿勘探过程中采用犁地法和电铲并不能保证地质勘探工作所必需的质量。大部分水下探槽不能挖至底岩,而且冲积层的含矿最富的滨底岩层仍然未被取样。因此砂层厚度、平均品位以及金刚石数量等方而的勘探资料均有所偏低。在底岩由中泥盆世以及上泥盆-世弗兰阶岩石构成的情况下,亦可发现由于类似原因而造成的冲积系数值增高的现象。但由于碳酸盐岩层中存在一些单独的陆源岩石层,该处喀斯特作用的发育程度要差一些,故勘探与开采结果之差异比较小一些。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