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文名称:茚虫威

中文别名:安打;恶二唑虫/茚虫威/(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三酯;7-氯-2,5-二氢-2-[N-(甲氧基甲酰基)-4-(三氟甲氧基)苯胺甲酰]茚并[1,2-E][1,3,4]二嗪-4A(3H)-甲酸甲酯;因得克MP;

英文名称:Indoxacarb

英文别名:methyl 7-chloro-2-[methoxycarbonyl-[4-(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oyl]-3,5-dihydroindeno[1,2-e][1,3,4]oxadiazine-4a-carboxylate

CAS号:144171-61-9

分子式:C22H17ClF3N3O7

分子量:527.83400

精确质量:527.07100

PSA:106.97000

LogP:3.466801

物化性质密度:1.53

熔点:139-141ºC

沸点:571.4ºC at 760 mmHg

闪点:299.3ºC1

安全信息海关编码:2934999022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077

危险类别码:R22; R36; R43; R50/53; R57

安全说明:S26-S36/37-S60-S61

危险品标志:Xn; N1

效用通过阻断昆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失去功能,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毒性按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茚虫威属低毒杀虫剂。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 1867毫克/千克(雄)、687毫克/千克(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作用机制茚虫威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其在昆虫体内被迅速转化为DCJW(N.2去甲氧羰基代谢物),由DCJW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失活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不可逆阻断昆虫体内的神经冲动传递,破坏神经冲动传递,导致害虫运动失调、不能进食、麻痹并最终死亡。

适用范围1.适用于防治甘蓝、花椰类、芥蓝、番茄、辣椒、黄瓜、小胡瓜、茄子、莴苣、苹果、梨、桃、杏、棉花、马铃薯、葡萄、茶叶等作物上的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卷叶蛾类、苹果蠹蛾、叶蝉、尺蠖、金刚钻、马铃薯甲虫。

2.安打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龄期幼虫都有效。药剂通过接触和取食进入昆虫体内,0-4小时内昆虫即停止取食,随即被麻痹,昆虫的协调能力会下降(可导致幼虫从作物上落下),一般在药后24-60小时内死亡。

3.其杀虫机理独特,与其他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4.对哺乳动物、家畜低毒,同时对环境中的非靶生物等有益昆虫非常安全,在作物中残留低,用药后第2天即可采收。尤其是对多次采收的作物如蔬菜类也很适合。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2

使用方法1.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在2-3龄幼虫期。每亩用30%安打水分散粒剂4.4-8.8克或15%安打悬浮剂8.8-13.3毫升兑水喷雾。

2.防治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期每亩用30%安打水分散粒剂4.4-8.8克或15%安打悬浮剂8.8-17.6毫升对水喷雾。根据害虫危害的严重程度,可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5-7天。清晨、傍晚施药效果更佳。

3.防治棉铃虫:每亩用30%安打水分散粒剂6.6-8.8克或15%安打悬浮剂8.8-17.6毫升对水喷雾。依棉铃虫危害的轻重,每次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2

注意事项1.施用安打后,害虫从接触到药液或食用含有药液的叶片到其死亡会有一段时间,但害虫此时已停止对作物取食和危害。

2.安打需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每季作物上建议使用不超过3次,以避免抗性的产生。

3.药液配制时,先配置成母液,再加入药桶中,并应充分搅拌。配制好的药液要及时喷施,避免长久放置。

4.应使用足够的喷液量,以确保作物叶片的正反面能被均匀喷施。2

安全措施1.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产品标签,按说明使用。

2.施药时要穿戴防护用具,避免与药剂直接接触。

3.施药后换洗被污染的衣物,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

4.药剂应原包装贮存于阴凉、干燥且远离儿童、食品、饲料及火源的地方。

5.中毒解救:药剂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不慎误服,应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