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酚棉籽蛋白的营养特性脱酚棉籽蛋白的营养概述

脱酚棉籽蛋白作为一种优质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50%、粗纤维≤8%、水分≤6%,其中粗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球蛋白,约90% 左右,其次是谷蛋白。超速离心可得2S、7S、12S三种球蛋白,其中2S存在于蛋白质体外面,约占30%。

棉籽蛋白具有的营养优势

干物质含量高由于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在风干状态下其干物质含量为93.6%,豆粕为89.6%,普通棉粕为82.9%,分别比豆粕和普通棉粕高出4和10.7个百分点。

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超过豆粕或与其相当,而高于棉粕和其他植物性蛋白来源的饲料,与普通棉粕相比,粗蛋白(CP)含量和产奶净能(NEL)分别提高了31.95%和19%(表1.1),豆粕(饼)、棉粕(饼)、葵粕、菜粕和胡麻粕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0-45%、36-45%、30-33%、33-37%和31-33%。1

表1.1 脱酚棉籽蛋白与豆粕和普通棉粕营养成分比较

脱酚棉籽蛋白

棉粕

豆粕

干物质DM(%)

100

100

100

净能NEL(Mcal)

2.036

1.710

2.210

粗蛋白CP(%)

59.25

44.9

53.8

粗脂肪EE(%)

2.35

1.9

1.10

粗纤维CF(%)

3.03

11.48

4.48

粗灰分Ash(%)

7.38

6.70

6.40

无氮浸出物NFE(%)

27.65

35.02

34.22

钙Ca(%)

0.98

0.20

0.35

磷P(%)

1.39

1.15

0.70

氨基酸组成较理

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尤其蛋氨酸+胱氨酸含量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可以弥补和平衡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含硫氨基酸的不足,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组成比例与理想蛋白质模式相似

氨基酸含量丰富(表1.2),结构平衡,氨基酸总量为49.26%,分别比豆粕和普通棉粕高出8.32和16.06个百分点;氨基酸占总蛋白的比例为95.6%,分别比豆粕和普通棉粕高出4和14.7 个百分点,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为1.49%,比豆粕高34.3%,比普通棉粕高22%;含硫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也较高,赖氨酸的含量比豆粕略低但高于一般的棉籽粕,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组成比例与理想蛋白质模式相似;精氨酸为5.87%,比豆粕高10.8%,比普通棉粕高21.8%;异亮氨酸+亮氨酸为4.66%,高于普通棉粕(3.7 %),与豆粕相当(5.01%);普通棉粕的EAA:NEAA为1.0:1.35,而脱酚棉籽蛋白为1:1.09,与理想蛋白质模式十分接近。2

表1.2 棉籽蛋白、豆粕和普通棉粕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对照表(实测值)

氨基酸

棉籽蛋白%

豆粕%

棉籽粕(%)

赖氨酸

2.35

2.69

1.65

蛋氨酸

0.76

0.50

0.44

胱氨酸

0.73

0.48

0.72

苏氨酸

1.71

1.69

1.32

异亮氨酸

1.68

1.85

1.33

组氨酸

1.90

1.39

1.14

亮氨酸

2.98

3.16

2.40

精氨酸

5.87

2.82

4.59

苯丙氨酸

2.73

2.11

2.22

酪氨酸

1.44

1.40

0.78

脱除棉酚的必要性

棉酚是有毒物质,游离棉酚主要由其活性醛基和活性羟基产生毒性并引起多种危害。游离棉酚被家畜摄入后,大部分在消化道中形成结合棉酚,由粪中直接排出,只有小部分被吸收。采用放射性游离棉酚对家禽的研究表明,摄入游离棉酚的89.3%从粪便排出,8.9%进入鸡的组织中,而组织中的游离棉酚有50%集中在肝脏。游离棉酚的排泄比较缓慢,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因而长期采食棉籽饼会引起慢性中毒。

脱酚棉籽蛋白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

表2.2 脱酚棉籽蛋白饲料的蛋白质利用率与其它类似产品的比较

粗蛋白

(%)

非降解蛋白(%)

蛋白质小肠消化率(%)

产奶净能

(Mcal/kg﹒DM)

全大豆

39.20

30.4

85

2.750

花生粕

46.30

13.2

90

2.020

鱼粉

71.20

56.2

90

2.220

肉粉

57.60

47.2

80

2.210

豆粕

53.80

42.6

93

2.210

棉籽蛋白

54.75

40.2

92

2.036

乳清粉

14.60

6.0

95

1.860

棉酚含量低。 游离棉酚含量低于400ppm,HPLC测定小于20PPM,极大的低于普通棉籽饼的棉酚含量(>1000ppm),也低于国家规定的奶牛日粮中游离棉酚允许量(≤500mg/kg)(李德发,2002),因此在反刍家畜的饲料中可以不考虑限量的问题。

由此可见,脱酚棉籽蛋白所含养分与豆粕十分近似,可广泛用于奶牛养殖。

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

与其它蛋白饲料如豆粕、菜籽粕比较起来,新技术加工的脱酚棉籽蛋白因为加工过程中有脱壳工序,粗纤维含量极低,再加上倾向性保护措施,在无氮浸出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和淀粉相对较多,且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三糖(棉籽糖、水苏糖)、多糖、淀粉等组成非常全面,可溶性好。棉籽蛋白中磷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使之能够迅速繁殖到足够的数量,从而充分合理地降解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而且脱酚棉籽蛋白中粗蛋白含量高,可减少蛋白饲料的添加量,节省瘤胃空间,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平衡,其中蛋氨酸含量相对略高,营养丰富,这样的优质蛋白质在瘤胃内容易被微生物迅速水解成分子量低而数量多的肽,它能够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从而刺激发酵糖和淀粉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且肽对许多种菌的最佳生长是必需的。由此看出,脱酚棉籽蛋白有益于瘤胃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从而改善奶牛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生产性能。

从生产有机牛奶的角度考虑,棉籽蛋白基本上不属于转基因植物,如果控制好农药和化肥,可以作为有机牛奶和有机牛肉的基础饲料原料。3

在泌乳牛中的应用

用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奶牛精料配方中50%-75%的豆粕,即占精料10-15%,而其它饲料组成比例不变,在宁夏平吉堡、天津工农联盟、北京南口和新疆呼图壁等奶牛场中,选择胎次、泌乳月和头日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和对照组,或用大群奶牛前后期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六次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牛的产奶量增加了13.83%,对奶牛的繁殖无不良影响,每年每头牛约可增加收入861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韩俊平等(2002)报道,用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对照组精料中45.45%的豆粕,即占日粮的10%,可以提高试验牛的产奶量,且试验牛的食欲很好,发病率较对照组低,体质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提高。

由国内试验表明,在泌乳牛日粮中可以用10-15个百分点的脱酚棉籽蛋白代替豆粕、棉籽、普通棉粕、菜粕、葵花饼等,提高产奶量5-13%并降低日粮成本。

脱酚棉籽蛋白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江苏农科院畜牧所做的喂养试验表明,脱酚棉籽蛋白可完全替代豆粕用作生长猪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可达24%,不影响猪的适口性,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而且猪在15KG至40KG体重阶段取得了平均日增重560克,料肉比2.33:1的饲养效果。

脱酚棉籽蛋白在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用脱酚棉籽蛋白不同比例(0%,25.3%,17.9%,7.5%)替代产蛋鸡饲料中的豆粕,各组试验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相同,试验在新疆天康技术发展公司进行,为期六周。

从试验结果看,各组鸡群健康状况良好,各组在产蛋率、蛋重和蛋的品质方面都无显著差别。而添加脱酚棉籽蛋白的饲料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

在水产饲料配方中脱酚棉籽蛋白的应用

脱酚棉籽蛋白在不同食性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可消化蛋白及氨基酸值

脱酚棉籽蛋白在南美白对虾、鲤鱼及西伯利亚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进行测定,从表5.1中可以看出,鱼类对脱酚棉籽蛋白较高的消化能力,特别是对于鲤鱼来说,脱酚棉籽蛋白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13%,的西伯利亚鲟的蛋白质消化率也较高,为87.59%,九种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均超过80%(色氨酸未评定)。南美白对虾对脱酚棉籽蛋白的消化率相对较低。

在冷水肉食性鱼类饲料配方中的应用

冷水肉食性鱼类中,如鲑鳟类和鲟鱼等,不仅对养殖条件要求较高,对饲料品质的要求也较一般杂食性鱼类高。由于这类鱼通常对棉酚较敏感,因此其饲料中基本不用棉粕或用量很少。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需求量一般在40%以上,且对饲料适口性要求很高,配方中鱼粉等动物蛋白占的比例很高,在50%以上。近几年,由于鱼粉的价格飞涨且质量不能保证,养殖业期望能有新的蛋白源替代。脱酚棉籽蛋白因其含有较高的蛋白和低含量的棉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虹鳟饲料中的应用

使用一定量的棉籽蛋白替代鱼粉,不会影响到虹鳟鱼的生长、饲料表观消化率及鱼体成分组成。当配方中鱼粉添加量在22.5%,以30.5%的脱酚棉籽蛋白替代50%的鱼粉用量可以达到与对照组(45%鱼粉使用量)相同的养殖效果,而饲料成本可显著降低。在虹鳟饲料中鱼粉最低使用量不应低于15%,若使用50%以上植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豆粕),可能导致饲料赖氨酸缺乏,需要考虑使用晶体氨基酸进行平衡。

表5.2饲料配方、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

原料配比(%)

原料价格(元/Kg)

0%替代组

25%替代组

50%替代组

75%替代组

75%+AA组

100%替代组

豆粕

2.20

8

8

8

8

8

8

预混料

5.00

4

4

4

4

4

4

脱酚棉籽蛋白

2.20/2.40

0

15.2

30.5

46.5

46

61

鱼粉

5.60

45

33.75

22.5

11.25

11.25

0

大豆磷脂

2.70

2

2

2

2

2

2

鱼油

6.00

4.6

5.6

6.5

7

7

8.6

面粉

1.30

31.3

26.05

20.8

15.65

15.9

9.8

谷原粉

14.00

5

5.3

5.6

5.5

4.5

6.5

赖氨酸

28.00

0.93

蛋氨酸

30.00

0.32

指示剂Y2O3

0.1

0.1

0.1

0.1

0.1

0.1

营养成分

0%替代组

25%替代组

50%替代组

75%替代组

75%+AA组

100%替代组

干物质

90.45

90.47

91.05

90.53

91.16

91.16

粗蛋白

45.93

45.22

44.82

44.12

44.10

43.50

粗脂肪

12.33

13.43

14.80

14.92

14.84

16.52

灰分

11.82

11.04

9.93

9.04

8.88

8.09

总能(MJ.Kg)

19.01

19.35

19.75

20.08

20.09

20.59

C/P比

41.39

42.79

44.07

45.51

45.56

47.33

在鲟鱼饲料中的应用

鲟鱼为肉食性、亚冷水性鱼类。该鱼具有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世界上优良的淡水鱼品种,相对而言饲料配方成本也较高,鱼粉使用量曾一度达到50%以上。同样由于鱼粉资源与价格的原因,替代蛋白源成为促进鲟鱼饲料发展的首要任务。

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在对西伯利亚鲟的研究发现,在等氮、等脂的情况下,当饲料中植物蛋白(豆粕20%+脱酚棉籽蛋白)由27.97%增加至56.59%时,其各项生长指标、鱼体成分及血液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配方中保证含有28.8%的进口鱼粉的情况下,使用22.1%的脱酚棉籽蛋白(替代40%鱼粉蛋白),其生长、鱼体成分等指标与配方中含有48%的进口鱼粉的基本一致。并且随着替代量的上升,摄食率也显著上升,说明脱酚棉籽蛋白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养殖饲料成本也得到大幅降低。

脱酚棉籽蛋白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

另外,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在对“脱酚棉籽蛋白在鲤鱼饲料中应用的综合评价”的研究中发现,当豆粕(粗蛋白44%),脱酚棉籽蛋白(新疆,粗蛋白53.03%;山东,粗蛋白51.22%)分别向基础配方中另外提供4%蛋白,各组饲料的粗蛋白均为34%时,经过60天的养殖,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两方面考虑,山东棉籽蛋白组生长稍高于豆粕,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新疆棉籽蛋白略逊于山东棉籽蛋白。

脱酚棉籽蛋白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应用

南美白对虾,亦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该虾属于甲壳类动物,其消化代谢以及抵抗外源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低于诸如鱼类等脊椎动物。所以凡纳对虾对大部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棉酚(棉粕)、芥子苷(菜粕)、抗胰蛋白酶(豆粕)等都反应较为敏感,因此限制了植物蛋白源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脱酚棉籽蛋白替代20%鱼粉蛋白对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南美白对虾饲料中鱼粉使用量28.8%,脱酚棉籽蛋白使用量为8.75%时,不会影响南美白对虾幼虾的生长、虾体组成,并且每公斤虾饲料成本也能有所下降(对照饲料鱼粉用量36%)。与花鲈相似,南美白对虾对饲料适口性要求较高,当脱酚棉籽蛋白在对虾饲料中使用量超过15%时,建议同时使用诱食剂,促进对虾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