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齿螺是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俗称香波螺、玻螺。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科。系广温性底栖贝类。贝壳呈塔形,壳坚厚,壳高略大于壳宽。螺层约6层。壳顶尖。螺旋部略高于体螺层。体螺层膨胀,壳面凸出。除顶端两层外,各螺层均有带状螺肋,螺肋均由粒形或长方形小凸起连接而成,螺旋部每1层有5—6条,较细弱;体螺层上螺肋较粗大,有15—16条。壳面暗绿色,有白、绿褐和黄褐等色斑纹。壳口近心脏形。外唇边缘薄,内缘肥厚,其边缘有肋形齿列。内唇基部增厚,形成1个强大的白色单齿。无脐。壳内面灰白色。厣角质,圆形,棕褐色。

基本信息拉丁名: Monodonta labio

俗名: 芝麻螺

纲目: 马蹄螺科

产地产期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

形态特征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颜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1壳口稍斜,略呈桃形,壳内面白色,外唇边缘薄,向内增厚,形成半环形的齿列,具8-9个弱齿状突起,内唇厚,顶部形成滑层遮盖脐孔,基部形成一个强尖齿,具有珍珠光泽,厣角质,圆形,棕褐色,多旋形.核位于中央。2

生活习性生活于潮间带的中、低区的岩石缝间或石块下,喜群集栖息,喜食褐藻和红藻。繁殖季节从低潮线向高潮线移动,在6月性腺发育成熟,7—8月为繁殖季节,至9月件腺已退化。2

地理分布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2

栖息栖息于潮间带中上区的沙砾或礁石上,以足附着生活。可短距离移动。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落潮后常用手工零星采捕。可鲜食。为一般食用品种。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松波 - 副教授 -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