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又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某种物质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跨膜运输,但是其能量不是来自于ATP分解,而是由主动转运其他物质时造成的高势能提供,这种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例如,葡萄糖在小肠上皮细胞处的吸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处的重吸收,都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载体蛋白是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又称传递体),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运转。载体蛋白既可以与特定离子相结合,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被动运输, 也可以逆其电化学势梯度作主动运输。质膜传递体有3 种类型:共向传递体(H+/阴离子共向传递体和H+/中性溶质共向传递体)、反向传递体(H+/阳离子反向传递体)和单向传递体。载体运输既有被动运输(如被动的单向载体运输), 又有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如共向载体运输和反向载体运输)。由于这一主动运输过程是一种间接利用ATP 的过程, 故又称次级主动运输1。
与被动运输区别被动运输发生在细胞外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内,属于顺化学梯度运输,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TP),运载分子为氧气,甘油和一些小分子物质。而次级主动运输属于逆离子化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蛋白和间接来自于主动运输产生的能量(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