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2.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或偏上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茬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翻,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不漏耕。早春进行耙耱和镇压,做到平、碎、净。3.种子处理(1)晒种:在播种前7天,将谷种摊放在席子上翻晒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2)选种:在播前3~5天用10%盐水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草粒等,然后将下沉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2遍~3遍晾干。(3)温汤浸种: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然后冷水冷却,晾干后播种,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虫。(4)药剂拌种: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防治白发病。用种子量0.2~0.3%的7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黑穗病。4.播种期:当土壤5~10厘米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时,为最佳时期。一般为5月15日~5月25日。采取地膜覆盖时,可根据降雨和墒情将播期延长5~7天。错过此季节则应考虑选用早熟品种,从而避免因早霜影响谷子成熟。5.种植方式:主要有耧播和机播两种,每亩播量0.6~0.8公斤,播深2~3厘米。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用80厘米宽的微膜,先播种后覆盖,1.2米一带,每幅地膜播种三行(耧播或机播),放苗时株距7~8厘米,每亩留苗2.0~3.0万株。播种后复土3~5厘米,视墒情镇压2~3次。6.施肥:有机肥、磷肥全部、氮肥的70~80%作基肥,拔节孕穗期可结合中耕培土用氮肥总量的20-30%进行追肥。一般在200-300公斤,有机肥施3000公斤,尿素12斤,过磷酸钙50公斤。二、田间管理1.前期管理(出苗~拔节)(1)保全苗:播前做好整地保墒,播后适时镇压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发现缺苗断垄可补种或移栽。(2)间苗、定苗:在谷苗长到3~4片叶时,通过间苗,去除病、弱和拥挤丛生苗。在谷苗长到6~7片时,根据品种及留苗密度要求定苗,每亩一般2.7~3.5万株。对一般大田也可在4~6片叶期间一次完成定苗。(3)蹲苗:根据土壤墒情条件,通过调控水肥等措施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和下扎,增加吸收水肥、抗旱、抗倒能力,使幼苗茁壮。(4)中耕除草:结合中耕,去除谷田中的杂草,也可选择化学除草。禾本科杂草: 每亩用40%或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250~325克,对水50公斤,在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阔叶杂草:每亩用72%的2、4─天丁酯乳油30~50ml,对水15~20公斤,在4叶期喷施。2.中期管理(拨节~抽穗)(1)追肥:亩追施尿素3-5公斤。(2)浇水: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拔节后至抽穗期浇1次水,保证抽穗整齐,防止“卡脖旱”并在浇水后适时追肥。(3)中耕培土:谷子长至8叶期,顺垄将谷行内的谷莠子、杂草及多余分蘖除去,使苗脚利索,通风透光。通过中耕把垄背上的土壅向苗株基部,使谷田行中成垄,行间成沟,利于谷子生长。3.后期管理(抽穗~籽粒成熟)(1)根外喷磷:抽穗后,为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可进行叶面追肥,每亩用1公斤尿素加100克磷酸二氢钾及100克硼酸,加水50公斤,在扬花后至灌浆初期,均匀喷于叶面。(2)浇水防旱:有灌溉条件时,灌浆期浇水可防止早衰,但要轻浇,忌大水漫灌。在生育后期,还要防止田间积水,影响成熟。4.收获:在蜡熟末期或完熟期及时收获。此时谷子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稍带绿色或呈黄绿色,谷粒已变为坚硬状,谷穗全部变黄,种子含水量约20%左右。谷子有后熟作用,适时收获的谷子不宜立即切穗,应堆积数天后再切穗脱粒,可增加粒重。编辑:武竹青审核专家:太原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