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莲子,又称莲实,它可是一味药食两用的珍品。
与诗人爱莲实颇为相似,中医人更重视莲实的药用祛疾。
莲子属于一种强壮滋补品。明代李时珍称莲子能补脾:“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清代医家王士雄重视食疗运用,说把莲子“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为粥饭”,能够“健脾益肾,颇著奇勋”。
中医学认为,出现腹泻病症,往往因为脾肾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是水湿浊邪下注造成的。莲子味甘可补脾,味涩能固大肠而止泻,既能补益脾气,又能涩肠止泻,因此将莲子配入复方中,可治疗脾肾虚损而出现的久泻、大便稀溏、食欲不振等。
莲子的治病传奇,在民间流传有“四神汤”的故事。台湾和闽南人同风共俗,有一则食疗名方四神汤,是闽台两地都很尊崇的。这四神汤的来历源于一个著名的传说。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行的四位爱臣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劳顿、水土不服,相继病倒了。面对这种情况,连御医都束手无策。乾隆皇帝只得命当地官员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为他们开出了一首食疗的药方:用莲子、芡实、淮山药、茯苓等量,炖猪肚食用。并且说:“四臣康,事必成。喝了这药汤,保准平安。”四位大臣服用后,果然很快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后服用,确有强身防病的效果。久之,此方就以“四臣汤”为名在闽南民间流传开来。
此方传到台湾后,由于不识“四臣汤”的由来,加上岛内“臣”与“神”发音相近,被传为“四神汤”。台湾居民将以四神汤进补视为成年人的普选,相沿成俗。《台湾风物志》中记载:“台湾人很重视食补,有饮四神(臣)汤等俗。”
从这则食疗方的组成与特性来看,这四神汤确有健脾养胃、滋补强身的食疗佳效。
元代名医李东垣《医学发明》有一首水芝丸,实为食疗方,能够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意思是说,莲子肉不限多少,黄酒泡一晚,放入猪肚内,煮熟,焙干,细末、酒糊为丸,做成鸡头米也就是芡实大小,饭前服数十丸。
“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有药王之誉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如此看重食疗,而莲子正是食疗中极重要的药食珍品之一。
不只食疗,也有名方。含有莲子最著名的成方,可能要数那首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了,在健脾的中成药队伍中,它最为大家所熟知。
识物知用,道法自然,中医学的健康理念就这样来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
· 药材来源 ·
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莲蓬,剥出果实,趁鲜剥去壳皮晒干,或取出莲子芯后晒干。
· 性味归经 ·
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
· 功效主治 ·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适用于主治脾肾虚弱出现的泄泻、男子遗精、妇女带下,以及心悸、失眠。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剂。
· 食疗推荐 ·
莲子山药粥
原料:粳米50克,莲子15克,山药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洗净,去芯;山药洗净、切成小丁;或者直接取用莲肉与山药丁。将粳米、山药、莲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烧开,转文火慢熬至黏稠状,加入冰糖即成。晾至常温即可食用。
功效:莲子山药粥是一种健康养生的保健粥。莲子与山药两者搭有很好的健脾补肾作用,性质温和,适合每天适量食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滋补的作用。
说明:莲子、山药与粳米应先浸透,待水沸后下料,才不易粘底,煲出的粥更加香浓。熬煮的时候注意搅拌避免粘锅。
· 温馨提示 ·
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的人群当忌服。
《本草备要》告诫:“大便燥者勿服。”
《随息居饮食谱》告诫:“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