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脑油,中药名。为低等动、植物埋藏地下,经地质作用(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液态可燃性有机岩。分布于陕西、甘肃、黑龙江、辽宁、新疆、山东、江苏、四川、贵州,各地有销售,但药材部门无出售。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疮疖,顽癣恶疥,蛲虫。
别名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石油、鄜延脂、雄黄酒、硫黄油、地脂、泥油、石烛、火井油、火油。
部位液态可燃性有机岩。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效解毒杀虫。
主治用于疮疖,顽癣恶疥,蛲虫。
相关配伍治疗蛲虫病:用小毒棉球蘸煤油或汽油于晚上9时后涂擦肛门。先擦肛门周围,继将绵球缓缓推入肛门内,小儿放入约10min取出,成人可不必取出。每晚1次,一般1-3次即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患处。一般不作内服。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故一般不内服。
形态特性非晶质液体,不定形,易流动,或浓稠如胶、如漆、如沥青、如凝脂。色黑、褐至黄褐,或先为黄色,久贮变黑。光泽呈油状或似含水的油状。透明至微透明。相对密度0.6-0.9,或趋近于水,达1.0;浅色原油质轻,深色原油质较重。有特具的油臭。极易燃烧,发黑色浓烟;常有不燃残渣。可分馏或制成为一系列石油产品。
生长环境通常贮存在地下深处岩石裂隙及矿物颗粒间微孔隙中;亦可出露于地表,浸漫于沙粒、泥土粒间(泥油、石油苗)或随水漂浮(石油泉、石油河)。我国除著名油田外,各大区已均有产出。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黑龙江、辽宁、新疆、山东、江苏、四川、贵州。
药材性状本品为液体,有的稠浓如胶。褐绿色至黑色。微透明至透明。具特别之油臭。可燃灯。以液稠、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石油中含有许多致癌的成分**。**
现代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
2、治疗蛲虫病。
相关论述《纲目》:“涂疮癣虫癞,治针、箭入肉药中用之。”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导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