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②下巨虚穴别名。③指某处下侧缘的部位。

解读1、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下廉。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4寸处。一说“在曲池前五寸”(《医学入门》)。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

2、为下巨虚穴别名。为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局部解剖: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通过。

3、廉,即边缘;下廉,泛指某处下侧缘的部位。《灵枢·经脉》:“直上循臂骨下廉。”

中医应用1、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下廉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腹痛、飧泄,肘臂痛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2、下巨虚穴

主治:小腹痛,泄泻,大便脓血,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下肢瘫痪,癫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睾丸炎等。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min。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翟煦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