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对于正常类、实用类飞机从跑道上开始滑跑,加速到抬前轮速度时抬前轮,离地上升到距起飞表面50ft高度,速度达到起飞安全速度的运动过程,叫做起飞。飞机从地面滑跑到离地升空,是由子升力不断增大,直到大于飞机重力的结果。而只有当飞机速度增大到一定时,才可能产生足以支持飞机重力的升力。可见飞机的起飞是一个速度不断增加的加速过程。1

现代小型飞机与大型飞机的起飞过程基本相同,一般可分为起飞滑跑、抬轮离地、初始上升三个阶段。

起飞滑跑中,飞行员开始拉杆抬前轮以增大飞机的俯仰角时的速度,称为抬轮速度。按照FAR规定,抬轮速度必须大于1.05倍空中最小操纵速度以保证离地后一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飞机作直线上升飞行。此外还可保证飞机的离地速度不小于空中最小操纵速度,抬轮速度的大小还必须保证飞机在离地35英尺高度上飞行速度不小于起飞安全速度。同时抬轮速度的大小还要保证在抬前轮速度上以最大允许的抬头率抬前轮时,在飞机离地时的速度不小于:全发1.1倍最小离地速度,单发1. 05倍最小离地速度。2

抬轮操纵如果在整个起飞滑跑阶段都保持三点姿态滑跑,由于迎角小,必然要将速度增大到很大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使飞机离地,这将导致起飞滑跑距离过长。因此,当速度增大到适当值时,即预先规定的前轮速度时,应柔和一致向后带杆抬起前轮,以增大迎角、增大升力并离地,缩短滑跑距离。

抬前轮过程中,迎角增加,升力增加,飞机有继续上抬的趋势,因此在接近预定俯仰姿态时。应向前回杆,以使飞机保持在规定的离地姿态。离地姿态是通过机头与天地线的相对高低位置,并结合地平仪来判断的。抬起前轮后,继续保持姿态,飞机经过短暂的两点滑跑加速到离地速度。升力稍大于重力,即自动离地。机轮离地后,机轮摩擦力消失,地面效应减弱,飞机有上仰趋势,此时应向前迎杆以保持俯仰姿态。

抬轮时机抬前轮时机过早。飞机以小速度升空,稳定性和操纵性较差,拉杆的杆位移大,小速度升空的安全裕量小,在升空后的机动飞行如侧风修正时,将使飞机失速的危险性增加。小速度升空,还可导致飞机升空后由于地面效应的减弱或消失,使飞机升力重新小于重力,导致飞机再次接地,危及飞行安全。另一方面,抬前轮时机过晚,飞机以大速度离地,则起飞滑跑距离过长,起飞性能差。因此、应严格按照手册中规定的抬前轮速度拉杆,手册中的抬前轮速度是基于各种因素。同时考虑到安全和起飞性能裕度科学制定的。1

抬轮高度前轮抬起高度过低会使飞机迎角过小,导致两点滑跑段增长,起飞性能差。前轮抬起过高会使迎角过大,导致飞机迅速升空。安全裕度小。仰角过大,还可能造成机尾擦地。因此,前轮抬起高度应严格按照手册中规定的离地姿态进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