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体型中等,体匀称,略具细密刻点和皱纹。头顶圆弧形,头顶角呈六角形。颜面近乎垂直或略倾斜(侧观);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不凸起,较平,具刻点;其在触角之间宽度为复眼之间的宽度的2倍;中央单眼之下略狭,两侧几乎平行;侧隆线略直,复眼下缘具一短隆线到达颊的下缘。复眼长卵形,较突出。触角丝状,较短,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侧扁,前缘圆弧形,后缘近直角形;中隆线明显,3条横沟切割中隆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前,沟后区近乎平行或略向外扩展;缺侧隆线。前胸腹板突为圆柱形,顶端较钝,后面较平。中胸腹板侧叶宽大于长,内缘在后方略扩展;中隔长宽相等或宽略大于长;后胸腹板侧叶分开。前、后翅较发达,其长超过后足股节端部。前翅的前缘和后缘几乎平行,前缘具基突,顶端斜切;在翅中部具一个斜而狭的硬斑;翅的顶端部分横脉垂直和倾斜相互交错于纵脉。后翅长形。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具细齿,膝侧片顶端圆形。后足胫节在端部不扩展,近乎直;内缘具刺11个,外缘具刺10~11个;缺外端刺。后足跗节较短。3对足和腹面都具毛。腹部末节背板后缘具2个小尾片,内缘较直。肛上板长大于宽,长为宽的1.5倍;在肛上板中部两侧各具一个较直长形突起。尾须较短,短于和等于肛上板之长,内外略侧扁,近顶端向内略下弯,端部圆形或略斜1。
雌性较雄虫为大,上产卵瓣较直,内、外缘具钝齿。肛上板长三角形,基部具线中沟。尾须圆锥形,较短,不超过肛上板之顶端。下生殖板较长,顶端为三角形角状突出。
体色:一般为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侧片后缘缺淡色斑纹。前翅具有不规则,明显地或不明显地斜形黑色横带纹。后翅透明,淡黄色,顶端略烟色。前、中足褐色,具黑斑点或条纹。后足股节黄褐色,外侧上缘域之基部、中部之前和顶端之前各具不明显的黑色横斑;内侧为红色,内侧上缘域具有一个端前黑斑;外侧下缘域黑色,膝侧片为黄褐色。后足胫节红色,基部为褐黄色;胫节刺端部为黑色;其跗节为红褐色。腹部为褐色1。
体长雄17—18.5mm;雌19.5—21mm。
前翅长雄16.5~17mm;雌19.5—20mm2。
地理分布云南(大理、龙陵、普洱、景洪、勐腊、澜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台湾、缅甸、尼泊尔、印度3。
危害【危害作物】茶树、甘蔗4。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