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对各型增压座舱的共同要求是保持规定的余压和座舱内部空间的通风。在满足这一要求时,依据座舱内微环境空气参数建立方法及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通风式增压座舱和在审视增压座舱。以下介绍通风式增压座舱。

通风式增压座舱在现代常规的飞机上都采用通风式增压座舱(air ventilating pressured cabin),亦称气密座舱、密封座舱或密封增压座舱(右图)。

这种座舱的内部环境是靠外界气源经发动机的压缩器来保持压力和通风。座舱增压时靠外界的空气。增压空气经过单向活门、空气过滤调节装置、供气量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供气开关等供气参数控制系统,不断地进入座舱。座舱内的增压空气又不断地经压力调节装置流出,带走飞行人员或机上人员排除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保持座舱内空气新鲜。

压力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座舱压力,使之按一定规律随高度而改变。温度调节装置能自动控制流向加温装置和冷却装置的空气流量的比例,以保持适当的座舱温度。供气量调节装置用来控制输入座舱的增压空气的流量,以保持座舱压力、温度调节的准确性。有的大型飞机还装有湿度调节装置,它能向座舱输送水蒸气,使座舱内的空气湿度适当。1

特点通风式增压座舱对气密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结构较简单,工作可靠。此外,增压空气的温度较高,能直接用来给座舱加温,故通常可以不另行装设加温装置。

通风式增压座舱的主要缺点是使用高度受到空气增压装置的限制。在很高的高度上,将稀薄的空气压缩到座舱所需压力则需要大量的能量,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压缩器系统就要进行更多倍数的压缩来维持座舱内要求的压力。

压缩器提供压力、通风和空调的机械能力均取决于座舱压力与外界压力的比值。此比值有时被称为增压比,表示必须将外界空气压缩到能保持所要求的座舱压力倍数。随着高度继续上升,最终会达到一个高度,在该高度上周围空气密度降低到使压缩器不能抽吸到足够空气以供座舱增压之用。这种高度相当于25000m,一般以此高度作为通风式增压座舱的使用升限。因为在此高度上,大气密度约为海平面的1/40,将如此稀薄的气体压缩至增压座舱内所要求的空气密度,不仅耗能巨大,且温升现象亦极其严重。要在25000m高度以上作长时间飞行,必须使用再生式增压座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