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人类在作决策时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情境因素,在这样的情境下作决策就意味着风险,并且不确定性本身就包含一种最难以估量的风险,有风险,就有风险决策。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个体所知觉的风险情景也不是单一的,从而表现出两种风险偏好:风险回避与风险寻求。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的操作性定义为当有两个或多个可供选项时,相比而言,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选项;风险寻求(risk seeking)正好与之相反,是指当有两个或多个可供选项时,相比之下,个体更倾向选择风险较大的选项。风险寻求与风险回避反映了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是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但其结果都是为了在风险信息沟通中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2

理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现代决策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在风险决策方面,该理论提出,决策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在判断、评价和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情绪、认知等方面的偏差3。

人们进行风险决策时,实际上就是对“前景”进行的一种选择。“前景”即决策中的备择方案,前景的选择过程体现了人的特殊心理过程与规律。前景理论中提出,收益情景下,大多数决策者倾向于风险规避;损失情景下,大多数决策者则倾向于寻求风险,对于同等量的收益和损失,决策者对于损失的敏感性要高于收益的敏感性。4

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对于风险倾向的跨文化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部分的结果发现中国被试在涉及经济领域的决策行为时会比美国被试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1。

1遗传基因在风险情境中,决策者的风险倾向一部分基于遗传基因。例如,决策者的神经类型或气质特点等。4

2认知要素决策者的价值观:人们的风险目标具有主观价值,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风险决策任务,具有不同的价值意义的风险目标,人们对风险目标的主观效用与环境信息进行比较评估,决定备择方案。

决策者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当以往成功经验居多时,人们的冒险性增强,倾向于风险寻求决策;反之,以往失败经验居多时,人们的冒险性降低,倾向于风险规避决策。

决策者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认知判断:当人们认为风险决策情境中固有的风险性突出时,他们就会将风险因素与消极的决策后果相联系,最终选择风险规避决策;反之,当人们认为风险情境中具有可以减少损失的潜在因素较大时,就降低了风险因素的认知,会选择风险寻求决策。4

3.情境在前景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参照点”,个人偏好是随着当前状况偏离参照水平的程度而变化的,而不是取决于某个绝对量",一般来说,个体是回避风险还是寻求风险取决于现状相对于参照点的位置,当现状低于参照点时,个体倾向于把外在的挑战看作机遇,会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决策方案;而当现状高于参照点时,个体倾向于把外在挑战看作威胁,从而采取回避风险的行为。

框架效应:在损失框架下,人们为了回避损失倾向于选择风险性的方案;在收益框架下,为了收益倾向于选择保守性的方案,这一现象在个体水平和组织水平上得到验证。

信息呈现方式: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描述引起不同的风险偏好行为,最经典是卡尼曼和特韦斯特关于亚洲病的实验,结果发现当信息以肯定(积极)的形式呈现时,个体决策表现出风险回避,而当信息以否定的(消极)的形式呈现,个体决策表现出风险寻求。一些学者对负性信息分别采用数字呈现与图形呈现,结果发现图形比数字更能引起风险回避,提出“图形效应”的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