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斜褶曲是指两翼具有相同倾斜的褶曲。这种褶曲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释义同斜褶曲是指两翼具有相同倾斜的褶曲。这种褶曲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1
辅助理解概念褶曲:是指岩层的层面、变质岩的片理面 、岩体的流面等,在应力作用下所发生连续弯曲变形现象。褶曲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可大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小者在显微镜下才能观测到。
褶曲要素:
核部:褶曲弯曲的中心部位。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对同一褶曲而言,随着出露高度的不同,褶曲的核部地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翼部:褶曲核部两侧的部位。对同一个褶曲而言,核部两侧的翼部地层以核部地层为共同的翼部,即一褶曲的核部不得包含另一褶曲的翼部。
转折端:褶曲从一翼到另一翼的弯曲部位。转折端在横切褶曲的剖面上可以是一点、一段曲线或一段直线。
枢纽:褶曲同一岩层面转折端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在空间上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倾斜线等。
轴面:由褶曲各岩层枢纽所构成的面称轴面。轴面在空间上可以垂直、倾斜、水平,也可以是平面、曲面。
轴线: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它是一假象线,是平面上描述褶曲的重要要素。
轴迹:轴面于地面或剖面的交线。
脊和槽、脊线与槽线:褶皱某一岩层面的最高点称脊,反之称槽。脊的连线称脊线,槽的连线称槽线。在空间上,脊线或槽线与枢纽可以重合,也可分离。故脊线或槽线在空间上也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倾斜线。
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曲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郝庆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