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集是家庭系统理论的衍生概念,常用于临床医学中,描述某项疾病的家族发病率。

一、定义家庭群集是临床中的家庭系统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常常因某个疾病具有家族性或父母——儿童的关联性而称其为家庭群集现象或家庭群集病例。例如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医学显示,该疾病细菌感染具有家庭群集性。1

二、家庭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在家庭知识上真正的贡献主要是表现在不同的家族治疗实务工作上。家族治疗工作者强调个人只是家庭问题的代罪羔羊,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必须观看整个家庭系统的功能与运作。凡是采用经验取向、策略取向、结构取向、代际取向等主要派别的家族治疗者,都会强调他们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或「家庭系统理论」(Brown& Christensen,1986)。而这些强调把对家庭系统的观察视作理解个人问题基础的作法,的确使家族治疗者作出与心理治疗者不同的贡献。2

家族治疗者所称的「系统理论」与Bertalanffy所发展的「一般系统理论」有所不同。从历史发展而言,家族治疗者所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只是因为实务工作的需要,他们将相当抽象的一般系统理论化为抽象层次较低的命题,并以这些命题作为他们观察家庭互动的假设。PatriciaMinuchin(1985)曾经指出家庭系统运作的六大特征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点明了家庭系统理论的特色,也更具体地描绘出家人在互动过程中系统的运作机制。这六大特征分别是:

1.家庭是个组织化的整体,系统内部的元素彼此依存。

2.系统运作模式是循环而非线性的。

3.系统有衡定(homeostasis)的特性,以维持系统运作的稳定模式。

4.演化与改变只有在开放的系统才能发生。

5.复杂的系统是由副系统所组成的。

6.副系统间以界限相隔,彼此间的互动由隐藏的规则来决定。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