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潮是采用建筑方法防止建筑物受潮的技术措施。①为了防止潮气和地面下渗水对建筑物墙体、地面等部位的侵蚀而采取一种措施。②减少蒸汽渗透,防止水蒸气在结构内部或围护结构表面结露的措施。
简介建筑防潮是采用建筑方法防止建筑物受潮的技术措施。包括:
①为了防止潮气和地面下渗水对建筑物墙体、地面等部位的侵蚀而采取一种措施。通常采取设置防潮层的方式。可用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防潮涂料、卷材等作为防潮层材料。
②减少蒸汽渗透,防止水蒸气在结构内部或围护结构表面结露的措施。一般可采用增大围护结构热阻、采用呼吸性内饰面、使用隔蒸汽层、作表面防水层、增设通风排汽通道等。1
地面防潮地面防潮,主要是防止地面的潮气。
情况一: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 -0.060m 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 150mm ;
情况二: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 +0.060m 处;
情况三: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1)油毡防潮层:在防潮层部位先抹 20mm 厚 M5 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热沥青粘贴油毡一层,油毡的宽度应与墙厚一致或稍大一些,油毡沿墙的长度铺设,搭接长度大于 l00mm 。
2)防水砂浆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 20~25mm 厚掺 3%~5% 防水剂的 1:3 水泥砂浆或用防水砂浆砌筑 4~6 皮砖。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铺设 60mm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 3φ6 或 3φ8 的纵向钢筋和 φ4@250 的横向钢筋。
墙身防潮作用(防潮层是用来阻隔水汽的)
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以免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在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
位置1)防雨水溅湿墙身;
2)当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时,水平防潮层应设在-0.060处。如果此处有地梁的话,可以不设。防潮层就是在砌筑墙体(外墙)的时候,在±0.000以下(一般是-0.060的位置)铺筑一层防水砂浆。其作用是防止室外潮气进入室内,它和±0.000以下的外墙防水砂浆、散水,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潮系统。
3)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 (如碎石、炉渣等) 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 处;
4)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做法1)防水砂浆防潮层: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
3)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代替防潮层。
4)垂直防潮层的做法: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 1:2 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 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 3%~5 % 防水剂的砂浆抹面 15~20 厚的做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红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