魿鱼,中药材名。本品为鲤科动物鲮的肉。拉丁动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鳃、内脏,洗净,鲜用。功能主治为:清热利水除湿。主治膀胱结;水臌;黄疸。
来源本品为鲤科动物鲮的肉。拉动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鳃、内脏,洗净,鲜用。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除湿。主治膀胱结;水臌;黄疸。
形态特征鲮,体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棱。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侧位,眼间宽,口下位,较小,弧形,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小。上颌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边缘呈细波状,唇后沟中断。下颌外有下唇,唇边缘有多数乳头状突起。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38(7-8\5-6-V)42。背鳍4,12-13,无硬刺,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臀鳍3,5。尾鳍深分叉,体上部深灰色,腹部银白,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生产区域我国珠江水系、海南、台湾、韩江、闽江、澜沧江及元江均有分布。
药材性状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特别是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内。以植物为主要食料。
注意事项内服:煮食,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