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主治尸注发歇无时,心腹切痛。

组成桂(去粗皮)、芍药、木香、柴胡(去苗)各一两,川芎、鳖甲(去裙役,醋炙)、干姜(炮)、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常山各三分。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尸注发歇无时,心腹切痛。

重要文献摘要方论选录

1.《永乐大典》:“桂香汤治尸注发歇无时,心腹切痛。桂(去粗皮)、芍药、木香、柴胡(去苗)各一两,川芎、鳖甲(去裙役,醋炙)、干姜(炮)、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常山各三分。右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2.《百一选方》:“桂香汤能驻容颜。桂花(旋摘,拣去蒂,细研。瓷罐成,覆罐口略蒸)三升,干姜二钱,甘草三钱。上为末,同桂花拌匀,入炒盐少许,瓷器盛贮,沸汤点服。”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冠华 - 博士,副教授 - 山西中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