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控陆架的特点是,潮汐作用强烈,成为制约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主控因素。沉积物沿着潮流的轨迹进行搬运。但是,由于涨潮流与落潮流强度不等,沉积物的纯搬运多半是单向的。在沉积物的搬运通道上,由于潮流动力学格局的不同,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载荷分流处;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载荷汇聚处。

简介

潮控陆架的特点是,潮汐作用强烈,成为制约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主控因素。沉积物沿着潮流的轨迹进行搬运。但是,由于涨潮流与落潮流强度不等,沉积物的纯搬运多半是单向的。在沉积物的搬运通道上,由于潮流动力学格局的不同,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载荷分流处;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载荷汇聚处。1

分类

前者以侵蚀作用为主,是沉积物的源。首先搬走的是细粒物质。最后留下介壳砾石等滞留沉积,有时见大型的波状层理。再悬浮的沉积物沿着主潮流的方向继续搬运,在潮流速度减小时陆续发生沉积(不一定是在床砂载荷汇聚处),那是沉积物的汇。如果沉积基准面与海底接近,在通路上既无侵蚀,又无沉积,就会形成一些与潮流方向一致的沙脊或孤立的沙丘。床砂载荷分流处的滞留沉积物和沉积物搬运通道上的砂质沉积物长期暴露海底,就成为所谓的残留沉积。沿着沉积物的搬运通路,沉积底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

沉积类型

在潮流速度小于50 cm/s时,形成波纹沙席和孤立的片状砂质沉积。潮流速度超过1 m/s时,如有充足的砂质沉积物供应,形成潮流沙脊(Stride et al.,1982,Johnson et al.,1982)。在搬运通路的末端,常因潮流减弱而形成泥质沉积。海侵型的沙席结构成熟度都很高,泥质的混入物很少,是很好的油气储层。

海侵型潮流沙席的厚度一般只有几米。在北海南部不超过5 m。沙脊的厚度不在此限,可以达到30 m以上。沙席的沉积构造主要是沙波移动形成的单向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的层系厚度沿着水流方向减小。潮流沙脊形成的交错层理的倾向与沙席往往不一致。随着潮流速度的减小,风暴作用的影响加强。在远端的沉积物中风暴沉积构造常见。

在活动潮流沙脊内部,由于波浪作用在海水表层加强,常可见到粒度向上变粗的现象。但是,海侵的总趋势是水深不断加大,势必导致潮流速度的减小,沙脊因此失去活动性,风暴浪侵蚀脊顶,侵蚀产物呈片状堆积在沙脊的翼部。生物介壳会因为簸选作用而在沙脊的顶部富集。尽管在现代海洋中可以看到残留的沙脊仍然保持原有的形态连绵起伏,但并不说明它们可以保留在地质记录里。迄今为止,尚未在古代沉积物中发现过潮流沙脊,说明其保存几率低。1

特征

总之,海侵型潮流沉积具有非常鲜明的沉积学特征。其底部往往是一个起伏很大的代表深切河谷的剥蚀面,其中有冲积相的沉积物充填,其上为潮控的河口沉积物,河口沉积物之上可以有一个侵蚀面,也可以为陆架潮流沉积物整合覆盖。例如在中国东海,就没有此类海侵侵蚀面,陆架潮流沉积物和泥质沉积物直接覆盖在河口沉积物之上。但在有些地区,随着海水的侵漫,这一侵蚀面的层位亦不断升高。上面覆盖着再造后形成的浅海沙席。

主要河口之间的海岸常以潮汐和波浪的混合作用为特征,往往形成潮沟切割的粗短的障壁岛,并可看到障壁岛序列覆盖在潟湖和潮坪沉积之上。

进一步海侵将引起陆架沙脊的废弃和席状海相层的侵覆。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