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珐琅为用于涂施铁器的方法,可分为湿式(浆)及干式(粉末)两种。浆法用于制造各式锅炉:从5到200升不等。烹饪用具家庭用具和卫生设备、洗盆、水槽、虹吸、火炉部份品等,概以本法处理.施铁器的浆法和施钢器的相似,不同点只是底料的组成和制法及性质.照例,这种器皿只要施一次表面珐琅就行。所以这种表面珐琅一定要有高度的失透性。钛珐琅适用于这种场合。

粉末法本法主要是用于大件器皿,如化学设备浴盆、水槽等等的施珐琅。本法的要点,是铸器施过底料、烧制之后。再在此红热的器皿表面上,以干的珐琅粉末洒施最后一道珐琅,然后才将此器皿放进炉内烧制。用粉末法,可以涂施铸物的各部分:并可涂施厚薄不同的珐琅层。粉末法主要的优点是使珐琅层一致,并消除在铁铸物上凹凸不平,粗糙的表面。至于湿式法,珐琅涂膜流于铸物上也不规则,若以粉末法涂施,则平滑而光亮夺目。浴盆的表面小心洗清后,再用热水或0.5苏打液洗涤,然后才将底料涂上。使用干式法时,就采用熔块或熔化过的底料,底料浆薄薄地涂上一层,从透明的底层,铁的表面依旧可见

喷涂大型器皿时,则用喷施或注流法以施底料。小件的一概用浸渍或浸入法涂施。1

应用实例器皿涂施底料时,想要底料浆有较好的润性,而且较深地渗透到铁的孔隙中,在第一喷施之后最好是用刷打刷底料一直到铁的表面上,然后再薄薄地涂上一底料。在浴盆喷施底料时,浴盆放在转台上。如果是用浸入法时,则将浴盆放在混凝土槽,或马口铁槽中的框架上。先将底料浆倾注在浴盆的边线上,然后再从顶部到四边。等到全部都施完多余的浆液都积聚在浴盆的底部,再由槽底洞中漏出,所施的底料浆方得均匀而薄。浴盆在浸入时则用木槌不断敲打。浴盆施妥底料后,予以干燥。1

相关概念錾胎珐琅錾胎珐琅是将金属雕錾工艺用于珐琅首饰的制作中,首先在金属片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画出纹样轮廓线;然后运用雕錾技术,在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使得纹样轮廓起凸,呈现凹凸的半立体状态;再在其下回处点施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2

锤胎珐琅锤胎珐琅工艺是在金属胎上用金属属“锤”或利用钢錾“敲”的技法,从金属胎的背面锤起线,锤锤出纹饰图案,然后点施珐琅釉料,再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点施珐琅釉料的独到之处在于是在其凸出的部分点施珐琅釉料,而其凹下的部分则以镀金饰之。这种方法突出三维立体效果,能够很好地显示出珐琅釉料的晶莹别透。2

七宝烧七宝烧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工艺,它是以贵金属为胎,外面装饰以石英为主体的原料及各种色料,经烧制而成。七宝烧具有胎骨轻薄,器型规整,珐琅釉料细腻,光泽闪耀,色调艳丽明快等特点。2

画珐琅工艺画珐琅是先在紫铜胎上施白色的珐琅釉料,入窑烧好后使表面平滑,然后用各色珐琅釉料绘制图案,再经过烧制而成。这种珐琅工艺很有绘画味道,常常用来做珐琅画。画珐琅使用非金属胎,如瓷、紫砂、玻璃等时,称为“珐琅彩”,属于陶瓷艺术品。传说康熙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品最为精细。2

透明珐琅工艺透明珐琅工艺是在錾胎珐琅器衰落时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它在金属胎上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锤錾出浅浮雕,再施以具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深浅不同而引起的视觉上明暗浓淡的变化。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程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