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柱为栏杆上的立柱。柱身断面多呈方形,柱头花饰形式繁多,雕刻精美,有形似笔筒,上刻蟠龙云纹;或雕以狮子、蹲兽、葫芦、石榴、莲瓣、瓜头;亦有形似葱头、火焰或各种几何形体的。现代栏杆望柱,除砖石木等传统材料外,尚有金属、混凝土等类型,体态大多光洁简朴,亦有仿古制作。1将石栏杆的栏板间短柱头雕凿成莲花状,宋式和明清式均称莲花头望柱。

莲花头望柱计量与计价莲花头柱制作、安装、拆除程量按其施作体积(按构件图示长、宽、高乘积)以立方米计量。莲花头望柱制作、安装、拆除定额以其施作规格(宋按柱高分档:150cm以内、150cm以外;明清按柱径分档:15cm以内、20cm以内、20cm以外)设项,莲花头望柱制作、安装、拆除按其施作规格及其体积,分别套用(宋或明清)莲花头望柱施作制作、安装、拆除定额相应项日。

柱制作包括雕凿桂头、柱身四棱起线、两露面落盒子心、两肋落栏板槽及卯眼。2

马驹桥又名宏仁桥,在南海子东墙外(今通州一黄村公路中间处)的凉水河上,距通州城西南17.6公里,距北京城东南20公里。早年先有木桥,被冲毁。明朝天顾六年(1462)兴建石扶桥,历时年余。桥南北走向,长70米、宽9.6米,9孔。有明代李贤撰《敏违宏仁桥碑记》。乾三十八年(1773)重建,桥长仍为70米、宽为8米,7孔桥两侧设石栏,有十八对莲花头塑柱,十九副纹栏板,桥面横铺条石。同时通河道。以利灌概,又重修碧霞元君庙镇之。1962年改建为闸桥兼用的钢筋混凝土桥,仍为北京东南郊的重要通道。3

惠山寺金莲桥位于无锡市西郊锡惠公园内。在南朝古利惠山寺建筑群的中轴线、金刚殿(田址)与御碑亭之间的金莲池上。宋建,历代重修。三孔石梁桥,桥身东西向。石桥两端为石砌桥台,中问为两座石副桥,以承桥身石。每孔由六块石枋组排而成。中间四块为桥面石,以通行人;两侧各为一块沿口石,上承石栏杆,外侧雕刻刻宋代典型的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童子”图案。桥身南侧中孔沿口石的边沿正中携有“懋德堂李府”五字。东西桥台的横石梁两端各雕成怪兽,计四个。中间两桥嫩的横石梁两端各雕成螭首,亦四个。两侧石栏杆由莲花头望柱和透空石栏板相间组成。桥栏两端各有一个抱鼓石,共四个。中孔稍高,平而长,东西两个边孔成斜面而略短,桥身略呈弧形:整座石桥造型优美,匀称、固,饰华,为古代庭院桥梁中不多见的佳构:1982年3月调整公布为江苏省第一、二批文物保护单位。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晓红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