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熔度是指在标淮条件下加热时,球状灰试样的特性。变形温度、软化稳定、半球稳定、流动温度是可以辨识的特征温度。

简介在标淮条件下加热时,球状灰试样的特性。下列特征温度是可以识别的:

变形温度(DT):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温度。

半球温度(HT):灰锥形变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T):灰锥完全熔化或展开成高度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意义灰熔度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之一。煤燃烧后产生的灰分,在高温下的熔融性是锅炉用煤的重要特性。对于煤粉燃烧固态排渣的锅炉,它是判断炉膛结渣可能性的依据之一。为了减少结渣的危险,煤粉炉要求燃烧灰熔点较高的煤。对于层燃锅炉燃用灰熔点较低的煤可形成适当的融渣,起保护炉排的作用。对于液态排渣煤粉炉,较低的灰熔温度有利于排渣。

相关结论根据软化区间温度(DT-ST)的大小,可粗略判断煤灰是属于长渣或短渣。一般认为当(ST-DT)=200~400℃为长渣;(ST-DT)=100~200℃为短渣。通常锅炉燃用长渣煤时运行较为安全。燃用短渣煤时,由于炉温增高,固态排渣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结渣情况;燃用长渣煤时,DT、ST之间的温差虽超过200℃,但固态排渣炉的结渣相对进行的缓慢,一旦产生问题,往往也是局部性的。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