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大小正常值:直径6-9μm ,平均为7.5μm。 正常红细胞呈圆盘形,少数呈椭圆形。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1) 红细胞大小改变 ① 小红细胞改变:直径10μm,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 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红细胞形态改变 ① 球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 椭圆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③ 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地中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也可见到。 ④ 口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IC,乙醇中毒。 ⑤ 镰状红细胞:主要见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⑥ 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各种原因的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DIC时均可出现。 (3) 红细胞内部结构的改变 ① 低色素性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② 嗜多色性红细胞:表示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如末梢血中大量出现,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常见于工业中毒,铅中毒。 ④ 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在红细胞中出现紫红色小体,一个或多个,可能为核的剩余物,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⑤ 卡博环:为胞浆中脂蛋白变形所形成,扭曲成紫红色,8字形,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⑥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末梢血涂片中出现此种细胞是一种病理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部位癌肿转移到骨髓。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贫血,溶血症状的人群。
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过程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相关疾病先天性白血病,镰状细胞贫血眼部病变,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老年人溶血性贫血,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关症状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贫血貌,急性贫血,慢性贫血,贫血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麟凤 - 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世纪坛医院 输血科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帮助 
             科学百科
 科学百科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