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虫病兽指边虫病的牛、羊等。边虫病(Anaplasmosis)又称无浆体病,是由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无浆体属(Anaplasma)中各种病原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疾病,呈急性或慢性病程,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和渐进性消瘦,严重时常引起死亡。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及途径。该病可通过两条途径传播, 一条是经由蜱虫进行生物源性传播, 主要是雄蜱;另一条是经由含虫体的血液污染物以及多种吸血类昆虫 (如蚊子、厩蝇、牛虻等) 进行机械源性传播。其中主要途径是蜱虫的生物源性传播, 其主要以三种方式传播虫体。第一种是发育阶段性传播, 是指蜱虫吸入虫体后, 会随着蜱的发育在其体内进行一段发育, 一般包括三种可能性:幼蜱感染虫体, 由若蜱进行传播;若蜱感染虫体, 成蜱进行传播;幼蝉感染虫体, 成蜱进行传播。第二种是间歇性吸血传播, 即蜱吸取感染病原动物的血液后, 在转移吸取其他健康动物的血液时传播病原。第三种是通过卵传播, 即雌性成蜱吸取血液后产卵, 在经过孵化后直接传播病原。机械性传播是指将虫血直接传播给易感动物而导致发病, 病原在媒介中并没有进行生物学发育过程。

发病特点。该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发生, 且根据传播媒介的活动季节, 主要在5~6月份开始出现发病, 8~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 11月份之后少数动物出现发病。对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易感动物, 具有不同的易感程度。通常来说, 越大年龄感染越容易发病;幼畜具有较低的易感性, 但人工接种带虫的血液时, 往往会导致发病;成年动物通常作为带虫者来传播病原;而母畜能够经由初乳和血液使后代仔畜获得免疫力, 使其出生后具有一定抵抗该病的能力。

活体症状该病具有17~40天的潜伏期, 主要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疽、机体日渐消瘦, 尤其是是幼牛症状明显。病牛症状较轻时, 主要表现出轻度抑郁或者低热、食欲不振, 体温一般能够达到40~42℃, 呈现5~8天稽留, 乳房皮肤上存在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病牛症状较重时, 主要是快速表现出贫血症状, 如结膜苍白、黄疽和黄染等, 母牛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妊娠母牛能够发生流产。当病牛呈急性经过时, 会表现出虚弱无力, 精神萎靡, 食欲废绝, 脉搏加速, 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 颈部和咽喉发生水肿, 有时伴有瘤胃臌胀, 机体逐渐消瘦, 发生便秘或者腹泻, 排尿量增加, 尿液颜色正常, 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流泪, 流涎, 全身肌肉震颤, 最终由于贫血和进行性消瘦而导致心力衰竭, 进而发生死亡。1

宰后剖检对病死牛剖检, 发现机体明显消瘦, 皮下组织存在胶样浸润, 可视黏膜发生黄染或者苍白, 血液明显稀薄且不容易凝固;颌下和肩前淋巴结发生肿大, 将其切开可见其湿润多汁, 存在出血状斑点;心包内存在积液, 心外膜存在出血点, 心冠上脂肪发生黄染, 心肌有所软化;脾脏肿大为正常大小的3~4倍;肝脏呈褐色, 明显肿大;胆囊也发生肿大, 里面含有大量浓稠的胆汁;肾脏发生黄染、肿大, 容易剥离被膜;膀胱积聚尿液, 膀胱内表存在出血点;胃肠膜发生出血性炎症, 大小肠黏膜都出现发炎, 散布斑点状出血。

实验室检验染色镜检。在病牛耳尖处采血, 制成薄血片后使用甲醇进行10 min固定, 接着在10%姬姆萨氏液中进行大约50min的染色, 然后用清水冲洗, 待其自然干燥后放在油镜下观察。如果在一些红细胞中看到有单个或者多个呈类圆形或者点状的深紫红色小体, 没有明显的原生质, 且红细胞感染率达到0.5%以上, 即可确诊为该病, 这也是最可靠和简单的方法。另外, 也可取病死牛肝脾等器官进行压片检查。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 取病死牛的肝脏、肺脏、脾脏以及淋巴结进行触片镜检, 都没有发现病菌, 同时经过实验室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防治措施血虫净, 病牛按体重使用5~6mg/kg, 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5%的溶液用于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2~3天。0.5%黄色素注射液, 成年牛按体重使用3mg/kg, 添加在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混合均匀后用于缓慢静脉注射, 经过24h再使用1次;育成牛、犊牛按体重使用2mg/kg, 用法与上面相同。四环素, 成牛每次使用5~6g, 添加在2瓶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混合均匀后用于静脉注射, 每天1次, 连续使用3~4天;育成牛、犊牛按体重使用5mg/kg, 添加在300~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注射。病牛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50~500 mg/kg盐酸氯喹, 连续使用5天。

要根据病牛情况采取对症治疗, 主要包括补液、止血、补血、轻泻或者健胃等。同时, 对于没有发病的牛, 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一般按体重使用3.5 mg/kg血虫净, 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7%的溶液后进行深部肌肉注射, 每间隔15~20天1次, 连续使用2~3次, 能够使其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安全耐过。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