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是地球上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龙,属脊椎类两栖动物,是一种冷血卵生动物,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尽管经历2亿多年的进化,但其改变很少,仍然是半水生爬行动物。鳄鱼其实并不是鱼,因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所以得名“鳄鱼”。鳄鱼的脸长嘴也长,因而有“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3种,大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中,也有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湾鳄是鳄鱼中的代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的近海和海湾里,体长5~6米,重约1吨,最大的可达体长10米,体重1.99吨,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鳄鱼的性情大都非常凶猛暴戾,为肉食性动物,喜食鱼类、蛙类等小动物,甚至还会攫0杀人畜。

鳄鱼

鳄鱼吃东西时会不会伤心流眼泪

在西方的传说中,鳄鱼既凶猛残忍,又狡猾奸诈。传说当它捕食人、畜、兽、鱼等猎物时,往往会先流眼泪,做出一副悲悯状,来麻痹对方,使对方对它失去警惕性而毫无防范,然后它再突然进攻,凶暴地吞噬对方。另一种说法是,鳄鱼贪婪地享用抓捕到的猎物时,往往会流泪不止,做出一副怜悯伤心的模样。因此,西方有“鳄鱼的眼泪”的谚语,来喻指假慈悲,专门讽刺那些一面做出伤害别人的事,一面装出悲悯善良模样的阴险狡诈之徒。那么,鳄鱼在吃东西时会不会流眼泪呢?

2007年,科学家们对经过训练、能在陆地上摄食的鳄鱼进行了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鳄鱼在吃东西时都会流眼泪。例如,中国特有的在淡水中生活的扬子鳄,其下眼睑后下角生有一对泪腺,但泪腺很小,分泌出来的物质非常少,尚达不到“流泪”的程度,最多仅能算是“泪眼婆娑”,因为它的泪腺通过泪小管连通泪管,进入到鼻腔中去了,一般人根本就看不见扬子鳄流出的眼泪。

对于生活在海水中的湾鳄来说,虽然有时它们会“流泪”,但它们的原理与扬子鳄是一样的。并且,鳄鱼“流泪”是为了滋滑自己的眼睛,鳄鱼的眼中长有瞬膜,瞬膜为一层透明的眼睑,当它潜入水中时,瞬膜就会闭上,既可以保护眼睛,又可以看清水中的情况。瞬膜的另一个作用是滋润眼睛。当鳄鱼上岸后,在陆地上待的时间久了,眼睛会发干,于是瞬膜的后面便会分泌出眼泪来,瞬膜就会用眼泪来滋润眼睛。因此,鳄鱼并不会在吃东西时这个特定的时间才来做这件事。

美国一位动物学家也对鳄鱼吃东西流眼泪这一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他在鳄鱼饲养场观察和拍摄了4头凯门鳄和3头短吻鳄在陆地上吃东西的情形。结果他发现,其中有5头确实会边吃边流眼泪,其中有的甚至还会眼睛冒泡沫。可是它们吃的是加工食品,当然不会为这些像狗粮一样的食物而伤心哭泣。这位动物学家由此推测,这是因为鳄鱼在吃东西时会伴随着吹气,鼻窦中的空气和眼泪受到压迫后,就混合在一起流出来了。

鳄鱼锋利的牙齿

鳄鱼的眼泪不具有排盐功能

鳄鱼有泪腺,的确也会流出眼泪。海龟也会流出眼泪,而且科学家早就知道,海龟的眼泪是海龟眼眶附近的盐腺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于是生物学家难免会猜测,鳄鱼的眼眶周围,与海龟一样也分布具有排盐作用的盐腺,并以流泪的形式,在向体外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于是有科学家便让鳄鱼在海水中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又想办法收集它们的眼泪,结果发现,虽然这些鳄鱼眼泪中的含盐量确实有所增加,但盐分浓度却仅为血盐的2倍左右,明显比海龟、海蛇等海洋爬行类的盐腺分泌物的含盐量要低得多,根本不足以排盐。因此,这位科学家便否定了鳄鱼眼眶周围有盐腺的猜测。

湾鳄等咸水鳄生活在海水里,吸入体内的盐分肯定会高于其身体所需,这些多余的盐分肯定会通过盐腺排出体外。鳄鱼的盐腺不在眼眶周围,那么究竟在哪里呢?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通过刺激湾鳄的舌头,使其分泌出一种清澈的液体,并收集起这些分泌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分泌物中的盐分浓度,是血盐浓度的3~6倍。随后便对鳄鱼的舌头进行解剖,证明鳄鱼舌头黏膜上确实分布有盐腺,并且构造与其他海洋生物的盐腺基本相似。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海水鳄鱼和淡水鳄鱼的舌头上均分布有分泌盐分的腺体。

因此,鳄鱼的盐腺在鳄鱼的舌头上,而不在其眼眶周围,鳄鱼的眼泪不具备排盐功能。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