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又名延寿菊、春菊,花期较长、花色众多,特别是在寒冷的缺花季节,雏菊依旧绽放。

雏菊为多年生草木,叶基生,呈莲座状,开花时株高5至15厘米。头状花序,单生,高出叶面。位于花朵边缘四周的花瓣称为舌状花,呈白色或淡粉色;位于花朵中心部位的花瓣称为管状花,呈黄色。雏菊在我国北方多作二年生草花栽培,花色有白、淡红、深红、朱红等,可装饰花坛、花径,亦可盆栽观赏。

雏菊的花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时(夏秋季)花瘦小,葶细长,花期短;在温度较低时(冬春季)花肥硕,葶矮壮,花期长,花艳丽。因此,夏季播种的雏菊在冬季和早春开花更具魅力。

生活中,我们可能听说过雏菊叶龙胆酮,但它并不是雏菊的代谢产物。雏菊叶龙胆酮分布于龙胆科獐牙菜属、假龙胆属、龙胆属植物中,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抑制胆碱酯酶及单胺氧化酶、保护心血管系统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等作用。

虽然雏菊中没有雏菊叶龙胆酮成分,但它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雏菊含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挥发油,其中,黄铜的含量比其他的菊花高32%至61%,锡的含量比其他的菊花高出8至50倍。此外,雏菊的粗提物针对洋榆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