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被称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患者在发病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症状。2021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为“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脑卒中的发生呢?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这份“BE FAST”口诀可以解答大家的困惑。

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俗称“中风”,实际上是血管状态的改变,主要分为两种。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血管堵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占所有卒中的80%;第二种卒中是血管破裂引起的,比如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或合并血管畸形,这种称为出血性卒中,也称脑淤血。

容易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需要我们多加警惕。目前我国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平均年龄在63~65岁区间,但实际上,发病群体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了。

容易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种:一是生活习惯导致的危险因素,比如一些年轻人长期熬夜、过早抽烟、打游戏时间过长、运动锻炼较少等都容易引发脑卒中;二是身体的相关疾病导致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尿酸增高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增高等,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疾病也会导致患者中风的风险增高。

“BE FAST”口诀请牢记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宣传口号——分秒“B”争,救治大脑。其中的“B”是指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这一口诀不仅强调了救治时间,其中每个字母也有特指的含义,根据“BE FAST”口诀来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会比较简便有效。

“B”指“Balance”,指平衡,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突然发现自己丧失平衡或协调能力,出现行走困难时,就需要格外小心;

“E”指“Eyes”,也就是眼睛,指突然出现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时,患者也需要及时注意;

“F”指“Face”,即脸部,如果对着镜子做表情时发现脸是歪的,那么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

“A”指“Arm”,也就是手臂,指抬起手臂时发现两侧力量明显不一致,或者有一次举不起来了,则需要小心;

“S”指“Speak”,即说话,一个人若是开口说话时出现言语含糊不清的情况,则需要注意,这可能是血管状态改变从而影响语言功能的重要表现;

最后的“T”则强调“Time”,即时间的概念,如果患者出现上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到距离最近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普通头晕和脑中风如何区分?

头晕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可能和后循环脑梗死、前庭功能障碍等疾病有关。有时候确实很难区分头晕和脑卒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患者结合自身过往的经历进行对比。比如,患者之前从未有过头晕,但突然间产生眩晕感,又伴有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等情况时,就不要误认为是普通头晕,此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或者,患者以前都是偏头疼,但最近突然间疼得非常严重又伴随恶心呕吐,这时候也要提高警惕,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对于轻度患者,即出现不舒服但意识清醒的患者而言,目前采用规范的双抗治疗方案,即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这样做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对中重度病人来说,取栓、溶栓技术比较有效,接近50%的病人在治疗后可以在三个月内恢复生活自理。

总之,“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很重要,尽早救治能够使脑卒中病人的身体各方面尽快恢复到较好水平。如今卒中患者平均年龄逐渐下降,许多年轻人也面临着这一疾病的威胁,因此,学会识别卒中症状对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极其必要。

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李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