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 boringii )是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成蟾体长约59-89毫米。头部、躯干部和四肢背面均呈蓝褐色或青灰色,雄蟾上唇缘有黑色角质刺10-16枚(在繁殖期后脱落),雌蟾则为米色小点。头部扁而宽,鼓膜不明显。眼很特别,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棕色。前肢长,后肢短;趾间有蹼。雄蟾无声囊和指垫。卵群近圆形,中央略凹或不凹。卵动物极灰色,植物极乳白色,卵径为约3.5毫米。蝌蚪发育期体长差异很大,体长20-120毫米;蝌蚪尾基部上方的“Y”斑较窄,尾部有相当数量深色的斑纹,尾部“Y”斑较明显。

峨眉髭蟾生活于栖息于海拔700-1700米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的常绿阔叶林带,以昆虫为食。蝌蚪生活在高海拔水域,以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虫为食。分布于我国贵州(印江、江口)、四川(峨眉山、都江堰、筠连、雅安)、云南(大关)、重庆(酉阳)、湖南(桑植、石门)、广西(田林岑王老山)。

2004年峨眉髭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ver 3.1——濒危(EN)。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EN)。

峨眉髭蟾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文章来源:中国陆栖野生动物救援网络

编辑:Pierre

来源: 中国陆栖野生动物救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