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气态行星还是固态行星,甚至是恒星.....在它们的成长初期,都是固态天体,唯一不同的是气态天体越长越大,到最后其引力能大到能留住比较轻的气体元素,那么其未来的成长将一发不可收拾........

各种正在形成中的恒星-行星原始星云积盘,一般二代尘埃云的收缩由某个质心引起的,早期一代的也许是质量分布不均,因为宇宙早期固态物质非常贫乏!而超新星爆发后的尘埃云则不然,有着大量的固态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将成为未来天体的星核,逐渐成长的引力将尘埃云逐渐趋向扁平化,最终行星也得以在这个尘埃盘上诞生!

这就是因为恒星比行星长得大的原因,因为它已经先走一步了,而且最密集度最高的尘埃带已经被它的引力带向了中心地带!

理论上恒星也可以在行星的轨道上形成,只要尘埃云足够大,也够富集,那么原生的伴星也是存在的,假如木星成长到其自身质量的80倍以上,那么内部的温度将足以点燃氢元素形成一颗红矮星!此时将不能再称木星为行星了,而是要将其列为太阳的伴星!!

当然木星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太阳占了太阳系里质量的99.86%以上的质量,即使所有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都丢到木星里,它的质量也不会超过0.14%,而这远远不够......

气态行星中心有密度极大的内核,而且气态行星大气层的气压大到扔块煤进去都能被压成钻石,任何天体撞向气态行星的话,都会被大气压压扁。

以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为例,它由90%的氢和10的氦以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内核构成。木星的大气层达到3000km之厚,大气层下面有一层2.7万公里的液态氢,再往下是金属氢。

因此,如果人类掉在了木星上,首先你得极其耐热,才能保证掉在木星核心之前再不被大气层烧死,所以如果用地球来模拟,你大约需要从大约18万米高的地方不断加速度地摔下来。

不要说人了,任何坚固耐热、抗压强度高的物体撞在气态行星上都是自取灭亡。

美国宇航局于1989年发射了一艘航天器“伽利略号”,该航天器花了六年时间到达木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测木星及土星。由于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通过无菌处理,为免与木卫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毁,2003年9月21日,它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坠落木星大气层,结束了长达14年的任务。

伽利略号带有一个探测器,任务是冲入木星的大气,在燃烧殆尽前尽可能多的发回数据。这是个艰难的任务,与木星大气摩擦产生高达摄氏11000多度的高温。在打开降落伞减速之后,探测器承受了木星的风暴、高温和巨大的压力,最终,坠入了木星的大气。

当然,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条件来改善航天器甚至是人类的存活概率,一定程度的抗压设计及降温条件将使我们对这类行星加强了解。

(声明:本文来源宇宙解码,转载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转载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来源: 宇宙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