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来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是指定居在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疗效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其益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激活宿主自带微生物群来实现。
现在,我们随便走进一家超市,都可以发现不少带“益生菌”的产品。
除了那些原本就需要用活细菌培养物制作的食物(如酸奶和其他发酵乳制品)之外,还有益生菌药片、益生菌果汁、麦片、饼干、糖果等。
甚至你家的猫狗都能吃上益生菌,因为在某些宠物食品中也添加了益生菌。
这些产品宣传其中富含有益细菌,据说,这些细菌能治疗各种疾病,从便秘到肥胖问题,还有的能让人变的更年轻,甚至还有更夸张的说可以治疗抑郁症???
这好像有点“过分”了吧?
事实上,近些年来,益生菌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了,上至70岁的老年人,下至刚进学堂的小孩子,或多或少都知道益生菌产品。
而造成益生菌“全民皆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生产厂家的广泛宣传,毕竟只有营销到位了才能掀起一波热潮。
根据美国知名调查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全球益生菌市场估值在2015年就达到了350亿美元,预测到2024年,这个市场将会超过660亿美元。
益生菌的热度增加其实也来自于科学家对人类微生物组的不断了解,有很多人认为,食用益生菌产品可以让原本就处于健康状态的肠道细菌生态变得更好,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看过益生菌产品的说明,在成分介绍那一块都会注明产品中含有哪种益生菌,这种益生菌一般是生产厂商为他们产品挑选的特殊菌种,比如很多酸奶和益生菌药片中含有特定乳酸菌属或双歧杆菌属菌株。
但有个问题,这些厂家并不知道这些菌株是否适合人体肠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人体内,大约有3.9*10^13个细菌,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但是肠道内“山路十八弯”,每个部位的菌株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
说白了,就是你吃下去的“外地细菌”有可能不被“本地细菌”认可,那就谈不上会有任何健康效果了。
另外,吃下去的益生菌还要经过一片“柠檬树下”,由于人体胃部酸性较高,很多细菌在这里都会被“酸死”(包括大多数乳酸菌属)。
即使有些细菌经过胃部存活了下来,来到了肠道,但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了,人体肠道中细菌数量级在10^13,而一瓶酸奶或益生菌药片中细菌数量不会超过10^9,两者之间简直就不是一个量级,因此很难改变人体内部整体的细菌生态。
所以健康人群吃下益生菌产品能提供的菌种终究只是沧海一粟,人体肠道内永远存在着量级更大的细菌菌落。
那照这么说,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呢?
肯定有啊!益生菌对于患有特定肠道疾病的人群还是有帮助的。
比如快速帮助人体重建被抗生素破坏的有益菌落。
因为在使用抗生素后,虽然它们可以杀死有害细菌,但是也会将肠道内友军(有益菌落)一并摧毁.
正常来说,这些菌落可以被人体快速重建,但有时候,这个空置的生态位会被有害菌落侵占,它们会产生毒素,引发肠道感染,表现在人体上就是腹泻、肚子疼等症状。
那么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服用益生菌产品,就可以降低用药后肠道感染的几率。
但上文也提到了,你吃下去的细菌种类有可能并不适合人体,而且不同的菌株遗传组成也不尽相同,那么不光肠道不同部位细菌种类不同,每个人的肠道菌群也有差别,这样的话,益生菌要怎么才能治疗特定的患者呢?
最好的方法可能是个性化定制。
对于某些肠道菌种状况不良的患者来说,个性化定制的益生菌才最有希望实现治疗。
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一位医生知道,在一位严重腹泻患者体内,某种有益菌落种群降低了,那么当医生开出抗生素药物的同时还可以开出补充对应菌株的处方,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总结来说,益生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并没有特殊的益处(可能有人喜欢这种口感...),目前益生菌市场一片蓝海,许多商家别有用心夸张益生菌作用,大伙需要擦亮眼睛。
而用于治疗的益生菌则应该考虑,哪种益生菌在这次治疗中是必需的。
换句话说,当治疗使用的菌株正是人体所需的菌株时,治疗才会更加顺利,不然,摄入的益生菌将犹如石沉大海,翻不起一丝波澜。
来源: 趣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