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
我们春城中学去年荣获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优秀活动基地校活动,宁乡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建有校内校外基地及北斗科普走廊。为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的积极情感,4月12日上午,在学校种植基地,开展太空种子种植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航天 劳动主题特色实践活动,传播航天科普知识,劳动教育理念及实践。
2、活动目标、理念、内容、组织、评价等符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3、学习种植技术,学会使用基本的劳动工具。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验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快乐。
树立远大的理想:今天在地球上种,(长大以后)明天在飞船上、月球基地、火星基地开辟农场种蔬菜。让学生通过劳动,接触、了解太空育种手段,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探究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同时,孩子们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本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既参与了社会实践,又培养了科学兴趣和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体悟劳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真理。
三、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体验,种植实验。
四、参与人员:劳技科学社团学生、生物老师、劳技老师等。
五、教学过程
1、理论学习
什么叫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是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培育太空蔬菜种子。
第一步:第一代种子观察。搭载航天器返回地面的叫第一代种子,全部种下,观察记录。
第二步:第二代种子优选。第一代收获的种子再种,长出来
的种子叫第二代种子。变异使随机的,根据育种目标筛选。
第三步:第三代种子稳定性观察。查看突变性状是否能够稳定遗传。
第四步:群体比较和异地试用。确定在不同环境下都能表现
优良性状。
①营养:太空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 2 倍以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磷、锰、胡萝卜素等均有提高。
②口感:比普通蔬菜更加美味可口,如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
③生命力:更强,如不同种子体现出抗旱、抗虫害等不同特性。
活动专业性
本活动提供的太空种子为航天器搭载一代杂交种,联合航天集团育种基地提供,纯度 95%,净度 99%,发芽率超过 85%,保质期 12 个月。
组委会可提供种子搭载航天器证明材料并签订协议以保证您的合法权益,截止 2022 年本活动已经成功组织六届。我校的太空种子及种植手册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科技学院提供和指导。
2、认识太空种子
3、育种、存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种子对一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很重要。
六、种植体验探究过程
种植前,学校社团的生物老师邓运芬示范并教授同学们如何浸种、催芽、栽种,并提醒大家种植注意事项。问题设计:(抢答,答对有奖)
1、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2、浸种一般浸水多久?
3、浸种合适的水温是多少度?
4、炒煮熟的种子会发芽吗?
5、种子有寿命?
6、种子会呼吸吗?
7、种子起虫是怎么回事?
8、植物的营养元素是哪些?
9、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0、无籽瓜怎么回事?
在指导老师刘章平、邓云芬、熊素峰、朱素明等的指导下,孩子们按照要求将种子种好,并认真做好标签。亲手栽种下一棵棵珍贵的种子,既高兴又激动,期待着它们发芽、生根、长苗长大、开花、结果……“这是我们第一次种植‘太空种子’,学生们现在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亲手播种,紧张的是怕种不好。”社团的同学们唧唧喳的叫过不停:“我觉得能结出超大的辣椒!”“也许还是各种形状的呢!”……一粒粒“特别”的种子遇上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会发生什么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七、了解肥料及正确的施肥方法;
肥料三要素:
1.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氮充足时,枝叶茂盛浓绿,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体躯壮大,分蘖快,穗粒饱满,产量高。缺乏氮时,作物植株矮弱,叶色黄生长慢,产量低,氮过多时,又会引起作物的疯长,容易贪青晚熟,易倒伏,减弱对干旱、寒冷和病虫害的抵抗力。
2.磷:磷在种子中含量多,是组成植物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磷能促进植物发芽、长根、分枝、结实和成熟。作物缺磷时,植物茎叶常呈紫色、赤褐或异常的灰绿色,开花迟、结实小。
3.钾:钾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使代谢作用进行正常,增强抗寒力,促进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和抗病害的能力。缺钾时植株瘦小、分枝、分蘖少,叶片由老叶向上干枯、脱落,产量不高。
氮、磷、钾不能互相代替,必须很好地配合施用。肥料还有增进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调节酸碱度,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等作用。
八、我们的收获: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劳动,接触、了解太空育种手段,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探究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同时,孩子们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本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既参与了社会实践,又培养了科学兴趣和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体悟劳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真理。
来源: 宁乡市春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