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柑橘生产概况

(一)世界柑橘生产概况

(二)中国柑橘生产概况

1.2018年全国柑橘面积及总产量

2.国内柑橘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3.国内柑橘发展大趋势

(三)四川柑橘生产概况

1.曾经四川柑橘生产基地的规划

2.四川发展晚熟柑橘的优势、不利条件和机遇

3.对四川柑橘发展的建议

(四)柑橘生产是眉山市和东坡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二、柑橘高产高质高效栽培的六大要素

(一)优良的品种

(二)庞大的根系

(三)充足的阳光

(四)均衡的营养

(五)科学的管理


一、柑橘的生产概况

(一)世界柑橘的生产概况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有130多个国家种植柑橘,约1.27亿亩,年产9300多万吨,近年,中国已超过美国、巴西,跃升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国,面积约3600多万亩。

(1)市场贸易

市场一体化,各型联盟,导致国际贸易量增加;

欧洲对橙类及橙汁进口量增加;

向发展中国家开拓未来市场;

对不同特色个性化、品种及上市期差异的鲜果需求增加。

(2)技术发展——向省工、节本、绿色生态和提高品质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美国、巴西、以色列等国)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已成功应用到果园栽培中。

1.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a)设施栽培、温光调控、营养诊断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系统、病虫防控;

b)栽种采用宽行稀植、轮期结果、高光效简易修剪整形,以节省成本;

c)无人机操作。

 

2.提高品质为主技术

a)有机、绿色、设施栽培,反光膜覆盖及科学防控技术;

b)营养诊断施肥与有机肥为主的施肥技术;

c)简易修剪与疏果、合理载果技术;

d)控水降酸、增糖、完善采果技术。

(3)近年,美国、巴西、摩洛哥大面积发生黄龙病,溃疡病危害而砍树毁园。

 

(二)中国柑橘生产概况

柑橘也是中国第一大水果,是世界柑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由于政府重视,正确指导,比较效益优势,市场拉动,科技支撑(工程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因素,柑橘快速发展,全国柑橘面积和总产呈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3630万亩,总产3321万吨,2019年达4200万亩,总产4200万吨,主要分布在19个省市区,形成桂北、赣南、湖南及长江上游四条柑橘产业带。

1、2018年全国柑橘面积及总产

省、区、市

面积(千公顷)

总量(万吨)

广西

388.2

836.49

湖南

384.3

528.57

江西

326.8

410.79

四川

306.2

432.98

广东

231.1

437.19

湖北

227.2

488.05

重庆

212.4

261.18

福建

131.7

339.22

浙江

88.2

183.72

云南

75.3

98.11

贵州

67.6

47.87

陕西

23.5

46.91

2国内柑橘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亟待解决:产业链建设;果品质量安全预警及监管建设;提升优果率和商品率;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

2)劳动力缺乏,务农人口老龄化,体力和知识文化素质下降,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生产成本(劳动、农资、贮运、销售等)上涨。

3)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生产条件不容乐观。

山丘区果园基础设施落后;盲目随意使用农肥、农药和激素;重产量轻品质提升。

4)销售压力大,市场的不确定,产量质量与果价失衡,甚至出现低果价导致低投入恶性循环。

5)某些省区面临黄龙病、溃疡病威胁。

 

3.国内柑橘发展大趋势

1)稳定面积。面积基本稳定在3630万亩左右,并加快柑橘产业、品种结构调整。

2)两个转移。逐步由东部向西部产区转移;向柑橘发展优势地区转移。

3)一个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移,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生产;提升品质、创新品牌成竞争焦点;提高果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确保经济效益。

4)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智能化省力栽培技(解决劳力、成本等问题)。

5)要十分重视品牌文化、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销售网络渠道的建设。

 

(三)四川柑橘生产概况

天府之国四川,地理纬度、海拔高度跨度大、气候及土地、物种资源丰富,人们勤劳,历来农业兴盛发达。

四川果树种类多样性十分明显:长江、金沙江和赤水河谷地区的优质柑橘;川西高原及河谷地区的优质细梨、苹果、大樱桃;龙泉山脉的优质水蜜桃、枇杷等多种伏季水果;攀西地区的芒果、软石榴等特色水果;川中丘陵区的尤力克柠檬等都是享誉中外引以自豪的果品。

四川是柑橘种植老区,柑橘产业是四川农民增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之一。

四川柑橘中,柑、橘、橙(锦橙、夏橙、脐橙、血橙)、柚、柠檬、佛手种类齐全,品种繁多。

四川已获得“无核血橙基地”、“中华柠檬基地”、“橙汁加工基地”、“晚熟柑橘基地”称号。

近年来,四川柑橘产业发展较快,2017年为430万亩,2019年484.7万亩,(总产457.7万吨),2020年已接近600万亩,其中晚熟种近200万亩,投产约80万亩。

1.曾经,四川柑橘产业基地的规划

长江上游甜橙鲜食加工区——宜宾、泸州

晚熟血橙(塔罗科)基地——资中、自贡

夏橙基地——江安

优质脐橙鲜果区——雷波、攀枝花、邻水川渝结合部

早熟、特早熟蜜橘区——资阳

川西优质高效宽皮晚熟杂柑优势区——眉山、成都蒲江

川中丘陵柠檬出口基地——安岳、内江

2.四川发展晚熟柑橘的优势、不利条件和机遇

1)优势

a)独特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多数品种可以安全越冬;秋后降温早,有利果实着色和果酸转化;早春升温平稳,有利果实完熟,延迟采收。

b)种植历史悠久、基础好、潜力大。种类齐全,品种多样,品种资源丰富;近年已成功优选了香橙作砧木;建成检疫和苗木统育统供体系;成熟的留树保鲜技术和成功推广了眉山蒲江等地种植经验。

c)品种、品质、品牌、价格及市场消费潮流等要素有机相融。

d)区位优势,交通方便,通江达海及现代旅游与城郊型农业发展势头好。

2)不足

a)气候条件。

积温不足(柑橘需4500-8000℃/年,四川只5500℃左右/年)

光照不足(柑橘需1200-1500小时/年,四川1100-1200小时)

降雨不匀(柑橘需1000-1500mm/年,四川950-1050mm/年)

处暑节后降温较快

b)土壤条件。四川红色盆地,紫色碱性土壤多;有机质缺乏;丘区土壤相对湿度偏低;有部分土壤疑似污染。

c)人文条件。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果技人员不足,人才断档;劳力缺乏,果农普遍年龄老化,体质及文化素质下降,接受和运用科技能力较差。

d)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有的品种杂乱,世代重叠不清,有的盲目追“星”选种。

 

3)机遇

a)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国家曾在2002年和2008年两次将四川规划为“全国(柑橘)优势产业带”。

b)东南部及中部省区受条件限制,品种结构上柚类及早熟宽皮柑类种植比例大,优势强,但加工橙类不足;沿海省产区台风、高温气候频率高,影响发展;晚熟杂柑更是稀缺。

c)某些省区受黄龙病、溃疡病、细菌性病害威胁,砍树毁园,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2018年江西赣州地区就砍掉黄龙病树5000多万株,四川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d)前些年,四川橙类占31%,柚占14%,柠檬占11%,共占56%,椪柑等宽皮柑占30%,而晚熟宽皮杂柑仅占13%。这些给我省晚熟柑橘留有发展空间。

3.对四川柑橘生产的建议

1)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品种

a)坚定不移发展晚熟柑橘。

现在是早熟种不甜,中熟种比不上赣南柑橘,四川利用亚热带湿润暖冬无霜雪气候,有利果品增糖降酸转色好,果品上市期长的优势,发展晚熟柑橘。

b)适当压缩柚类面积。

c)强化“三园建设”(良种母本园、繁育苗圃园、标准示范园),建优良品种贮备库。

 

2)运用现代技术,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种植,提高品质,延伸产业链。

a)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业要有人抓,市县区乡镇要有专职果技员。

依托科研院校技术支撑,引进和培养人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特别是乡土人才和产业带头人;

组织果协、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服务队。

b)努力提高果树栽培机械化水平。

c)建立农肥、农药、农机等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技术物资配套服务。

d)畅通购销渠道,培养和组建购销经纪人队伍,推行订单种植,搭建网络及电商平台。

e)认真推广实施柑橘高产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

3)加强质量监管,创新品牌名牌。

a)树立市场为导向,诚信为本,优质高产高效理念;

b制定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可追溯制度;

c)要有最佳的投入产出比,理性的价格期望值;

d)全方位开拓市场,举办鉴评会、展博会、柑橘节会等扩大宣传。

 

(四)柑橘是眉山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眉山市有四县两区,7186km²,342.26万人

盛唐时期是贡柑之乡

眉山获得了:中国脐橙之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橘橙之乡、中国清见之乡、中国黄金蜜柚之乡、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等殊荣。

近期,被全国柑橘专家评判为:全国晚熟柑橘生产最佳适宜区、全国晚熟柑橘最大生产基地、全国柑橘管理水平最好地区、全国柑橘效益水平最好地区。

全市2020年柑橘面积104万亩,总产137万吨,产值98.3亿元,带动100.6万户增加收入。

眉山市规划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高、品牌最响、效益最好的晚熟柑橘”产区

1.指导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农民主体路径;实施“三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柑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2.发展思路:稳基石,控风险,强园区,提品质,创品牌,促增收。

3.目标:以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三百工程”——面积100万亩,产值100亿元,100万户农民增收。

4.策略:施行“双晚战略”,即发展晚熟品种+晚采果技术→延长鲜果上市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不与广西广东云南争早,也不和赣南、湖南、湖北抢中,实现晚熟果品错峰上市。

5.抓好“三品”,提升效益。

品种——稳柚减橙,确定主推优良品种发展晚熟宽皮杂柑;

品质——坚持标准优质化生产,提质增效,强化果品质量安全监测;建设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商品化处理;

品牌——着力打造“眉山春橘”品牌抢占市场。

6.措施

(1)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a.加强科研院校与地方创新合作

(在专业规划、平台共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

b.组建晚熟柑橘研究院。

(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工研发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推进柑橘产业链研发)

c.建设1个市级母本园,3个标准繁育园的良繁体系。

(储备新品种,保持“眉山春橘”品种先发优势,占领行业竞争制高点)

(2)打造现代产业基地,提升优质果树生产能力

a.布局4个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

丹棱全域和东坡区岷江以西区域;

彭山区和仁寿西北区域;

青神全域和东坡区岷江以东区域;

仁寿中东部区域。

b.制定维护技术标准。

完善《晚熟柑橘早结丰产建园技术规范》和主推品种生产技术规范;采摘标准和分等定级标准;制定《老果园改造技术规范》;确保基地建设、种植技术、品质和商品化处理标准化。

c.改造20万亩老果园。

间伐改善郁密度;高换嫁接优良品种升级换代;

种植与培肥地力结合的种养循环,实施有机质替代化肥行动。提升有机质改良土壤;配套水肥—体化、省力化设施栽培;推广果园生草栽培和绿色防控措施。

d.实施全产业大数据试点。

采集生产、流通、社会化服务、销售等数据,实现标准化精准服务。

e.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生产和经营能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探索“农资+农机+农技”一体的社会化专业服务模式,提升柑橘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

(3)推进融合发展,提升眉山春橘综合效益

a.加快发展初加工及冷链物流

b.适度发展深精加工(如橘花、橘皮、橘汁加工,开发饮料、果酸、橘酒、橘糕等产品)

c.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

(4)做强区域品牌,提升“眉山春橘”影响力

a.加快推进眉山区域品牌“眉山春橘”国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申报;

b.创新宣传方式;

c.拓展营销渠道。

(5)提升产业风险防范能力

a.构建危险性病虫害防控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参与、统防统治、综合防控”原则,强化黄龙病、溃疡病风险防控意识和措施,扑灭措施,严控检疫性病虫害蔓延;

b.强化危险性病虫害检疫执法;

c.强化绿色生产与质量监管。

(6)强化保障

a.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要和专门工作专班;

b.人才保障——引进专业人才和培训土专家、田秀才领军人物;

c.政策保障——设专项资金,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

 

二、柑橘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五要素

即优良品种、庞大根系、充足阳光、均衡营养、科学管理等综合要素。

(一)优良的品种

没有最好的品种,只有更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品种,而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简单讲:好吃、好看、好种、耐贮运、销售畅、价格好的品种就是好品种。

具体讲: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稳产丰产;绿色安全,内质及外观好,口感及风味好,消费者喜欢(且食用方便),上市供应期长;无病毒和检疫性病虫害,经省级以上权威机构审定批准,推广种植的品种。

要建立优良品种“推广一批、示范一批、试验一批”的研发推广和储备机制。

 

(二)庞大的根系

根为本,种果先养树,养树先养根,养根先养土,养土先养菌,菌肥土,土养树,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

土壤管理是绿色柑橘生长发育的基础,柑橘根系生长需要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性良好,水、肥、气、热、菌协调,无污染的土壤环境。

营造庞大根系生长环境应该从建园开始:

1.果园地选择。

选择大气、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无污染,道路通畅,有水源保障,海拔500~800m以下,坡度在25°以下的向阳缓坡地域建柑橘园;

2.柑橘园土壤改良——改制、改(地)貌、改形、改性。

坡改梯,小改大,粘沙适度,深翻改土,增厚土层而不打乱土层;熟化土壤;调PH值至弱酸性;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建排灌系统;增施有机肥;深沟高厢或起垄栽植。

3.柑橘果园培肥土壤,养用结合,持续利用。持续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存量,使土肥相融,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使土壤营养丰富,土体湿润,增强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

选择使用适宜的优质有机、无机肥及生物制剂肥料,讲求适时、适量、适法的施肥方法,以及结合中耕松土、破除板结等措施;

4.选择适宜的砧木。栽植经检疫无病毒的健壮容器苗木;

5.推行生草栽培技术。保留浅根良性杂草或人工种草,营造果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利于保土保湿保肥保护天敌,调节地温,防旱防日灼。

 

(三)充足的阳光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柑橘生长发育,特别是要利用每年4月至9月较强的温光资源。

1.阳坡地域建园,开沟作厢,宽窄行适度稀植,使果树间向阳通风透光。

(可采用7m×3.5m,5m×5m,5m×4.5m,4m×4m,4m×3.5m的行株距。)

2.高光效整形修剪。

依据不同品种,栽植密度选择适合的树型,通过抹芽、摘心、疏花、疏果、疏剪、短截、回缩、及撑、拉、吊、扭、环割、环扎、环剥等一整套整形修剪技巧,促弱抑强,平衡树体生长势,确保果树株与株之间,单株内部枝组与枝组之间的枝梢均匀分布,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1)幼树

以定干整形、扩大树冠,争取早投产为目的,要少剪多留、轻剪多留枝叶,每株培养3-5个骨干枝及若干个副枝,来用抹芽、摘心、撑、拉、吊方式整形。

2)成年树

选择合理的树型,控制树冠大小,培养树型紧凑、层次分明,有牢固的主枝及侧枝骨架、枝组结构;调整花果比、叶果比,合理载果;剪除顶部及外部过密枝、上部导致郁闭的大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使大部分枝叶和果实获得光照,提高光合利用率;调解平衡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促使立体结果,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冬剪——早熟品种在萌芽前完成,晚熟种在见蕾后结合春剪完成,维护合理树型、恢复树势,剪除影响通风透光的中心主导枝、过密枝组,以及密生枝、穿膛枝、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荫蔽枝、徒长枝、纤弱枝、病虫枯枝、果把和未成熟的晚秋梢;

春季補剪——2月、3月萌芽至开花前完成,现蕾后剪去无叶花枝和少叶花枝、畸形花枝,过多的无花营养枝及花量过多的结果母枝,调节花量和生长势,减少营养消耗,利于集中营养抽发春梢,提高开花质量和座果率;

夏剪——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短截为主,结合疏果,抹夏芽,剪去中上部已落果的无用枝、超长枝、衰弱枝、徒长枝、荫蔽枝组及荫蔽枝,使内部通风透光,缓解枝梢与果实争光争营养的矛盾。

秋剪——8月下旬至9月上旬,抹除过密秋芽,剪去过密枝梢,短剪过长秋梢;

老树更新修剪,延长经济寿命——留好预备枝芽,调整和更新树冠骨架,采用锯、剪、回缩、短截、抹芽、摘心手段更新修剪;同时结合松土浇灌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促抽发健壮新梢复壮更新投产。

 

(四)均衡的营养

协调、平衡柑橘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

1.遵循农作物施肥的五大定律(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同等重要律,养分不可替代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限制因子)。

2.柑橘施肥的几个原则:即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碳氢氧)氮磷钾大量元素,中量元素(钙镁硫)与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相结合;速效性与迟效性、缓释性肥料相结合;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特别要重视增施经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腐殖酸类肥料;准确选用复合型颗粒型固体化肥与优质复合型水溶肥;

3.柑橘不同生育期对养分需求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品种、树龄、树势、土壤肥力状况、气象条件、肥料成分以及对产量质量指标要求等情况,指导适时、适量、适法进行科学施肥。

 

幼树

主要培养壮大根系,加快枝叶生长,尽快形成树冠,争取早投产;以氮磷肥为主,配合施有机肥,采取多次少量,勤施薄施清淡肥;特别要重视在抽发春梢、夏梢、秋梢前施用抽梢肥。

 

成年树

春肥——(花前肥),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10-15%,春梢萌发前15天左右,结合春季浇水抗旱施速效肥。

夏肥——(稳果肥),约占全年总施肥量5-10%,5至6月第一次生理落果后,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前,施三元复合肥为主,同时疏果,抹夏芽,控徒长;旺长树和挂果少的树可以少施或不施,以控制抽发夏梢。

秋肥——(壮果肥和催梢肥),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55%,全年最重要的施肥,用三元复合肥+钾肥,可分两次追施(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9月初)促果实膨大、增糖、增色;集中放秋梢、促花芽分化;继续疏果,适时定果。

冬肥——(采果肥和越冬肥),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20-30%,采果前后10-15天及时施肥,恢复树势,减少落叶,增强抗寒力,为果树冬春贮藏养分;促花芽分化,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肥。

4. 重视施用叶面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1)柑橘叶面肥喷布浓度表

肥料种类

喷布浓度%


肥料种类

喷布浓度%

尿素

0.3~0.6

硫酸铜

0.01~0.02


磷酸二氢钾

0.3~0.6

氧化锌

0.05~0.1


过磷酸钙滤液

0.5~1.0

氧化锰

0.1


硫酸钾

0.3~0.5

硼砂或硼酸

0.1~0.2


硫酸锌

0.05~0.1

硫酸亚铁

0.1~0.2


硫酸锰

0.05~0.1

硫酸镁

0.2~0.5


 

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技术,是节水、节肥、省工,改善生态环境,提质增效的技术。

5.柑桔缺素症的矫治

因土壤缺素,施肥造成缺素,被土壤固定根不能吸收缺素、病虫为害,选用砧木不当等原因造成缺素。可采取土壤補施或叶面喷布补充、平衡PH值、增施有机肥、选择更换适合的砧木桥接等对症矫治措施。

 

(五)科学的管理

为柑橘营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促进高产高质高效。

1、防灾、避灾、减灾。建立和完善灌排水系统,开厢理沟,防止果园水土流失;生草栽培,保土、保肥、保水、保护天敌,果园覆盖,果实套袋等技术,防避旱洪冷冻灾害及阻隔病虫为害;

2、用合理的整形修剪技术。保持果园通风透光;疏花疏果,预设合理的载果量;

3、科学平衡施肥。运用水肥调控技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培育健壮树体,增强抗逆能力;既不旺长又不旱衰,避免出现结果大小年现象;

4、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3)柑橘侵染性病害病症的主要表相

a、细菌性病害   无毛(不发霉)有臭(异)味,且流脓汁

黄龙病又叫黄梢病,黄枯病,病菌通过木虱传播,目前尚无防治特效药,表相——果实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果中心不正,是典型红鼻子果,果味酸淡;叶片黄化变小;植株的根、树干、枝、叶、花、果实都可染病。

   溃疡病——病叶中央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近园形,具轮纹或螺纹状黄色晕环,木栓化破裂。果实、枝梢木栓化严重,火山口状开裂更显著,夏梢受害重,可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风雨、昆虫、人为传播。

 

b、真菌性病害   表相——落叶枯梢、僵果烂果、树势衰弱,因林间郁闭或土壤积水湿度大,低温冷冻引起发病。

 

c、病毒性病害   表相——畸形、花叶褪绿黄化,蕨叶,丛状缩叶;小花;节间短小,株型矮小化;由白粉虱、木虱、橘蚜传播。

 

d、土传线虫病害 表相——病株根部形成根瘤;枝梢变短;叶片变小,发黄,卷曲,无光泽;开花多但结果少而且小;树呈缺水状,树势衰弱,叶片干枯脱落至死亡。

 

4)眉山地区柑橘病虫防控的对策及措施

 

防控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精准选用农药,治早、治小、治了;

 

防控措施:植物检疫是前提,农业措施是基础,物理手段是支撑,

生物技术是重点,科学用药是保障。

 

5)眉山地区柑橘常见的病虫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据中国农科院柑研所研究,眉山地区柑橘常见的病害有19种,害虫有30种,而根据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和防控难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分布广、危害重、防控难的主要有炭疽病、树脂病、煤烟病3种,和红蜘蛛、柑橘粉虱、潜叶蛾三种害虫;

 

第二类:分布较广、危害较重、防控较难的主要有疮痂病、流胶病、灰霉病、青霉病、绿霉病等5种病,和橘蚜、天尖蚧、黄蜘蛛、锈壁虱、花蕾蛆、蓟马等6种害虫;

 

第三类:新发生或局部分布、危害轻的有柑橘捧孢褐斑病、芽枝霉斑病、脂点黄斑病、褐斑病、褐腐疫病等5种病,和斜纹夜蛾、橘实癭蚊、黑刺粉虱、实蝇、红蜡蚧(及褐圆蚧、糠片蚧、吹绵蚧)、凤蝶、星天牛(及褐天牛、枝天牛)、麻皮蝽、溜皮虫、爆皮虫、蜗牛、小囊虫、白囊蓑蛾、柑橘灰象甲等19种害虫。

 

6)眉山地区柑橘周年全生育期病虫防治关键时期与防治对象

3月——4月 花芽分化至春梢萌发期

蚜虫、粉虱、红蜘蛛、潜叶蛾、炭疽病、煤烟病等

 

4月——5月 初花期至夏梢萌发期

花蕾蛆、粉虱、蚧壳虫、炭疽病、树脂病等

 

6月——7月 第二次生理落果至秋梢萌发期

潜叶蛾、粉虱、尺蠖、凤蝶、炭疽病、树脂病

 

8月——10月  秋梢转绿老熟期至果实成熟期

蚜虫、红蜘蛛、橘实蝇、粉虱、炭疽病、树脂病、煤烟病

 

11月——次年2月  果树越冬休眠期

潜叶蛾、红蜘蛛、蚜虫、粉虱、蚧壳虫、炭疽病、褐腐病、煤烟病等


来源: 高级农艺师雷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