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口腔常见病之一,牙周炎对牙齿健康的杀伤力绝不亚于蛀牙,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蛀牙对牙齿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口腔细菌一点点蚕食牙齿;而牙周炎的牙齿,即使完好无缺,也可能要面对不能保留的残酷现实。因此,随着人们对牙周炎危害性了解的不断深入,如何预防牙周炎也逐渐成为口腔保健的焦点问题之一。
要及时预防牙周炎,除了做好日常口腔保健以外,及早发现牙周炎的苗头也很重要。牙龈出血,是最常见的、最早出现的、也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情况;而牙齿松动,当人们注意到它时,其实牙周炎发病时间已经比较久了。但鉴于牙齿松动有轻、中、重三个不同程度,因此只要没有达到重度,牙齿还是有挽救机会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通常是人到中年后才会慢慢察觉到牙周炎的存在。但也有不按常理来的情况,有些人正值青春年少,就已经发现牙齿有松动的迹象了。难道是他的牙周炎提前了?如果不是,这又是一种什么情况?
图源:有关不露面, 专家, 制服的免费素材图片 (pexels.com)
01 牙周病居然如此复杂
在很多人看来,牙周病就是牙周炎,牙周炎就是牙周病。但事实上,牙周病也算得上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就目前的学界观点而言,牙周病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牙龈病和牙周炎。而牙龈病和牙周炎又各有不同类型。
我们最常见的牙周炎专业上叫做慢性牙周炎,占牙周炎整体的95%,确实是最常见的牙周炎类型。这种类型的牙周炎主要影响的群体是成年人,因此过去将其命名为成人牙周炎。
牙周炎分类简图:作者供图
除此之外,牙周炎也偶尔会影响低龄人群,比如青少年。但这种类型的牙周炎并非是发病提前的慢性牙周炎,它在很多方面与慢性牙周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02 低龄化的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
这种牙周炎最明显的特征是患者发病年龄偏小,一般是低于30岁,甚至可能就十来岁左右。但是真正让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划分界限的特征并非年龄,而是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比如,侵袭性牙周炎的特点是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与口腔卫生状况的恶劣程度不成正比。通俗地讲,就是在口腔卫生不太差(牙菌斑和牙结石的量并不很多)的情况下,牙周炎的症状就已经相当明显了(牙周袋很深,牙槽骨破坏也很厉害)。由此可见,这种牙周炎的发生,除了与牙菌斑有关以外,还有更有影响力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很显然,这种情况也与我们在做牙周炎预防宣教时一直强调做好菌斑控制的论调存在一定矛盾。
此外,侵袭性牙周炎还有特定的好发牙位——第一恒磨牙和切牙。侵袭性牙周炎本身也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两种类型,前者在好发牙位基础上,额外有2颗以内的牙齿发病;后者则在好发牙位基础上,额外有3颗以上牙齿发病。
03 侵袭性牙周炎的罪魁祸首
与慢性牙周炎不同,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并非一类细菌——牙周致病菌,而是其中的特定一种——伴放线聚集杆菌(Aa)(目前认为还有其它几种)。除此之外,与侵袭性牙周炎发生密切相关的还有很明确的免疫因素,即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降低,这应该就是牙菌斑以外的更有影响力的因素。免疫力下降,牙周组织的防御功能自然降低,疾病来势汹汹亦在情理之中。因此,不难理解很多患者20几岁就有好多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了。
04 不是所有的低龄牙周炎都是侵袭性牙周炎
如前所述,判断牙周炎是否为侵袭性牙周炎的关键因素并非年龄,而是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确诊侵袭性牙周炎时还需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比如是否存在严重的咬合创伤、是否接受过不正规的正畸治疗等等。
鉴于侵袭性牙周炎进展速度非常快,因此一旦确诊,切不可掉以轻心。虽然口腔卫生状况似乎不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决定性因素,但做好口腔卫生保健仍是防病治病的首要任务。此外,由于免疫因素的参与,疾病的治疗任务要更加艰巨,更需要患者能够持之以恒地与医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