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蛀牙和牙周炎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两大主要原因。与蛀牙相比,牙周炎的破坏过程更像是温水煮青蛙——蛀牙到了中等程度就会引起牙齿不适和疼痛,让人不得不考虑看医生;而牙周炎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牙齿疼痛,被发现时往往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基于上述事实,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牙周炎的预防。

要做好牙周炎预防,就要读懂牙周炎——牙周炎是什么?又是怎样引起的。


01 究竟什么是牙周炎?

所谓牙周炎,就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牙槽骨是包绕在牙根周围的牙齿赖以生存的土壤,可以为牙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牙周膜是连接在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纽带,可以将牙根牢牢地固定在牙槽骨形成的深窝(牙槽窝)内;而牙龈是覆盖在牙颈部牙槽骨边缘和牙面形成的细微间隙上的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防止有害刺激通过这一间隙进入牙槽骨和牙齿内部。

牙齿支持组织(图源:From Our Archives: Unexplained Dental Pain Explained - Tooth Extractions, Cavitations, &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 Toothbody  作者汉化)


02 牙周炎的病因都有啥?

牙周炎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所谓感染,即由生物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人们发现,牙周炎发生的根源是庞大口腔微生物群体中的一类微生物——牙周致病菌。

与蛀牙的病因(致龋菌、含糖食物、牙齿等自身口腔条件以及时间)相比,牙周炎的病因实在更加复杂。除了一个决定性因素——牙菌斑(龈下菌斑)以外,还有好多促进因素——既有牙结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局部促进因素,又有吸烟、糖尿病、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全身促进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难上加难。

牙周致病菌(图源:Frontiers |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 Overview of Periodontopathic Pathogen below the Gum Line | Microbiology (frontiersin.org))


03 糖尿病和牙周炎的特殊关系

最新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居然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可能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对于其中任何一种疾病而言,另一种疾病都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这两种疾病能够相互影响呢?究其原因,糖尿病和牙周炎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炎症性疾病,1型和2型糖尿病都与炎症反应的全身标志物水平升高有关。因此,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可以激活增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途径,因此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组织的炎症;反之,与牙周病相关的全身性炎症可能会增强糖尿病状态,严重牙周炎与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增加有关,牙周治疗则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


04 控制牙周炎,需要做更多努力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顽固的感染性疾病。要想免受牙周炎危害,我们不仅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同时还要关注全身健康。对于牙周炎患者,其血糖异常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维护牙周健康、积极治疗牙周疾病更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