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是九江市区附近的热门观鸟点,今年8月份以来却变成一个忙碌的工地,原来江西正在筹备2021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湖边的一大块菜地及野生植被统统被推掉,建成一个方便市民亲水的公园化观鸟区。近日,鸟类爱好者们在东湖调研发现,观鸟区建设思路与中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文件精神不符,存在不尊重自然规律,过度干预生态系统,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
让候鸟飞自2015年起就开始关注东湖鸟类的生存状况,参与推动了丁家山金铜硫矿的污染治理和藕田侵占湿地的恢复等诸多重要工作。针对柴桑区港口街镇东湖观鸟区项目建设引发的争议,在此我们从科学设计、信息披露、污染治理及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湿地保护管理的建议。
美丽的东湖地处柴桑区西北角的港口街镇生机林村,东连九江市,西接瑞昌市,不仅交通便利,还有丰富的候鸟资源,每年冬季来此越冬的候鸟达数万只,其中不乏白鹤、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全球种群数量约1500只,2021年1月超过600只同时在东湖越冬逗留,并且在这每年都有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东湖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鸟类爱好者的目光,这儿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
东湖观鸟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入口西侧的半岛,土地就像针一样扎进了湖心,无限地接近了越冬候鸟的聚集区。半岛中间原本是村民的菜地,东侧入口是个开阔的浅水湖面,尖端是大面积的天然莲塘,西侧则是一些鱼塘,沿湖都有芦苇、灌丛、乔木等天然遮蔽物,候鸟非常喜欢在半岛周边的水域觅食和休息。
可东湖观鸟区建设把半岛的原有生境全部推掉了,建成了一个类似城市公园的东西,游步道周边换上了人工草坪和适合造景的植物。项目方为了给摄影师创造良好的拍摄条件,观鸟长廊外侧稀疏的点缀了些紫薇、海桐、乌桕等景观植物,沿岸低处种的野芋根本形成不了遮蔽条件,候鸟的那道天然屏障已然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一处观鸟长廊外竟环湖建设了木栈道,环湖栈道两侧都是人工草皮。一位长期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前辈看到此景都忍不住调侃,“要是再投放一些鸭子游船就完美了!”项目方既然给游客提供了整套的观鸟设施,就不要再给人营造亲水的氛围,湖边已经因为建设没有了天然遮蔽物,还引导游客去水边活动,这是要摄影师去拍鸟儿戏水,还是去看游客戏水呢?
一位资深爱鸟人士看到东湖现在的模样痛心不已,直言这种设计施工完全不顾自然规律,把原先的芦苇及灌木丛等遮蔽物尽数清除,候鸟没有了天然屏障,又没有了安全距离,鸟类还能够安生吗?项目方为了人的利益,忽视鸟类怕人的天性,在湖边大规模人工化改造,一味的追求接近动物,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人进鸟退直至消失!
近日,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工作原则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和地带性分布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反观东湖观鸟区建设,不仅没有尊重自然规律,还按照人的意愿对候鸟栖息地进行大尺度的人工改造。在这场基建狂欢里头,我们看到项目方对过去大拆大建思想的沿袭,也看到规划建设内容对传统公园绿化方案的抄袭。如果项目方只在水里种上食源性植物而忽视陆地上的建设对栖息地安全的影响,东湖观鸟区的建设极有可能让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候鸟离我们越来越远。
让候鸟飞建议柴桑区有关部门:组织各参建单位一起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尽快在官网公示东湖观鸟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组织各方面专家对相关规划设计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并针对已经建设完成的不必要、不合理、不科学的设计内容,积极向社会各界征集补救措施和方案。
二、建设项目要及时披露审批信息,规避“未批先建”行为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
自丁家山金铜硫矿污染治理启动以来,让候鸟飞就没有停止过对东湖生态修复的关注。早在2019年九江县有过“东湖湿地公园”的提法,志愿者就一直在监测相关政府网站审批手续的公示,但从九江县到柴桑区湿地公园立项的相关消息就没再出现了。
2021年3月志愿者在东湖发现满湖的地笼网,当地形同虚设的保护管理让人不免对东湖命运担忧了起来。于是,6月份志愿者在柴桑区官网上向区发改委申请了“柴桑区港口街镇东湖湿地公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哪知道8月份“柴桑区港口街镇东湖观鸟区”开工建设的消息都铺天盖地了,这份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也没答复。
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有关规定,东湖作为特殊生态敏感区,“柴桑区港口街镇东湖观鸟区项目”应依法制作环评报告表并公示,同时涉及用地规划、土地征收、安评等诸多信息的审批及公示,但柴桑区官网无论是关键字检索,还是职能部门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的页面均找不到以上信息,其他网站关键字检索亦无收获,而施工现场除了规划效果展示,工程施工相关信息全无公示。
9月12日,柴桑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电话答复志愿者的信息公开申请,超过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定答复期限2个多月。对方表达了歉意并解释是工作人员没有衔接好出现滞后答复的情况,同时告知政府部门并没有志愿者要申请的信息。于是志愿者说,原来公开报道是说东湖要建湿地公园,但是目前上的项目叫观鸟区,中心能否将这个新叫法的项目信息提供给我们?中心工作人员称,湿地公园和观鸟区是两个概念,需要观鸟区的信息要重新在网上提交申请。可柴桑区官网依申请页面跳转不出来,跟相关领导反映过去一个多月问题都没解决,志愿者不得不通过邮寄的方式重新寄出申请,但待到信息回复期限,项目建设已然完成。
如果东湖观鸟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等材料有及时依法进行公示,一场更为有效和低成本的对话就能在开工前进行。如今东湖观鸟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东湖生态的候鸟保护组织,看到东湖管理的漏洞和工程建设存在的种种风险,哪怕迟了点我们也不得不来写这份建议信。
让候鸟飞建议柴桑区有关部门:在各相关单位内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及时披露项目审批信息,积极给社会和企业树立正向的榜样,杜绝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项目推进及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东湖入口底泥污染程度和范围不可小觑,观鸟区建设应把生态修复纳入重点
据公开资料显示,九江市生态环境局2017年底在东湖的取样检测结果表明:东湖入口底泥砷、铜含量超标,东湖的地表水主要超标因子为pH、铜、锌和镉。当地政府曾尝试对东湖入口底泥进行生物治理,但种上的植物无一幸免很快都死亡了,后来就没再用过其他治理措施了。直到今年8月观鸟区开工建设,当地村民发现挖掘机在收集入口底泥,施工人员在表层撒些石灰便将污泥垒起,附近村民介绍底泥最终都被拉到矿山下面覆膜填埋处理了。
东湖作为丁家山金铜硫矿污水外排的聚集区,入口底泥主要为过去几十年矿山污水的沉积物,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了周边被污染的农田,若底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长期对外析出污染物,存在重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污染物随污水进入东湖,污染范围也会随着水流扩散至整个湖区,东湖的污染治理远不止把入口底泥运走那么简单。
让候鸟飞建议柴桑区有关部门:定时监测丁家山矿区和下游农田污染物析出和东湖入口水质的情况;尽快对东湖入口底泥采取同被污染的农田一样的措施,将表层土壤转运至有资质的企业内进行专业的修复治理,并在东湖入口铺上一层正常土壤,在东湖更大范围内实施生物治理的方案。
四、东湖湿地保护不能仅依赖工程建设,加强湖区人类活动的管理才更为关键
东湖作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虽一直备受外界的关注,但来自人类的干扰也从不间断。除了来自丁家山金铜硫矿的污染威胁,东湖水面也一直在遭受村民的围垦侵占和非法捕捞等活动的侵扰。
2018年4月有村民动用挖掘机筑堤,将东湖一处有青头潜鸭繁殖的湖汊割离,几个大货车装满莲藕就停在了湖边,许多人在湖底忙碌种藕。即使村民们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港口街镇政府也熟视无睹,直到志愿者举报到九江市林业局,在多方座谈的压力下有关领导才承诺会推平堤坝,恢复被侵占的水面。
让候鸟飞建议柴桑区有关部门:尽快为东湖、西湖、赤湖等勘定湖泊边界,加强对辖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扰活动;建议镇政府指定专门的领导同志负责东湖、西湖、赤湖等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工作,严格管理监督湿地侵占、污染排放、非法捕捞、伤害候鸟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建议将港口街镇自设立候鸟保护队伍以来东湖被侵占的湿地全面恢复原貌,并考虑将沿湖一定范围内的村民土地进行流转,栽种湖区自有的候鸟食源性植物或遮蔽性植被,隔离人类活动对湿地及候鸟的影响。
正所谓影响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鄱阳湖观鸟周是面向世界的大型活动,配套的基础建设万不可马虎了事,规划设计更不能本末倒置,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尊重候鸟习性,保护栖息地安全。我们只有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了,候鸟才愿意每年都回来越冬。
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对江西人民而言是大事也是好事,希望各筹建单位紧跟中央文件精神,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候鸟保护事业,将筹建工作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力争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江西样板”。
来源:让候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