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女排留下遗憾。女排总教练郎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女排队员的心态建设,坦言在得知比赛延期时大家心态都很难,这个时候也有给予鼓励,但“鸡汤天天灌,灌同样的东西谁喝都喝腻了”,话语虽真诚,却也透露出一些自身的无奈。

腾讯奥运特别节目《赢战东京》郎平采访

励志的话语与故事有时确实可以成为人们前行的动力,但有时却被讽以“鸡汤”之名。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类心理调适方式的不信任。

专题图片
“鸡汤”到底有没有用?它为何会盛行?“鸡汤”喝腻了怎么办呢?我们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鸡汤”为什么会存在? 喝“鸡汤”,实际满足了人们深层的心理需求。大部分的“鸡汤”为人们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心理防御机制”,在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建立了一道美好却不切实际的“防火墙”。这迎合了人类对世界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学术上称为“天真的假设”。 社会心理学家罗尼·吉诺夫·布尔曼(Ronnie Janoff-Bulman)在他的著作《破碎的世界假设》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假设世界”。他说,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维护着一些天真的假设。

成人世界主要有三个隐秘的 “天真的假设”:

认为世界是友善的。
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

这三个基本假设组成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只要我做一个好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我就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基于“天真的假设”的鸡汤内容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好像苦难都离我们都很远,这就像一种妈妈式的安抚,让你相信世界是安全与可控的,即使有了灾难,妈妈也永远肯定你。 相信了“天真的假设”不会让人更有力量,反而会让我们的心理韧性降低,当有一天真的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支撑我们生活的基本假设坍塌了,我们一下子会陷入到不知所措当中。

除了“母爱鸡汤”,其他类型鸡汤的创作逻辑也切中了人们的另一些认知偏误。譬如:有一类“鸡汤”被称为丑小鸭模式。

许多偶像剧都演绎了这种模式。虽然你又普通又平凡,但总会有一个或几个高富帅对你不离不弃,很多人也会相信,你只要做一点点儿小事,比如,你在公司的地面上看到空水瓶捡起来,丢进了垃圾桶里,老板会在无意间发现,然后你明天就可以因为这个举动受到赏识,面试成功或者升职加薪。然而,事实上,这种美好幻想成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丑小鸭模式的“鸡汤”充分利用了“达克效应”。

在学术上,“达克效应”的定义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达克效应”指的是人们的一种脱离现实的“迷之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自信”几乎是每个人的本性!有个著名的说法说,90%的人都认为自己开车的水平是在平均水平之上 —— 而“平均水平”的定义是50%!丑小鸭模式的“鸡汤”之所以可以广泛传播,正是抓住了大多数人对自己有“过度自信”的内在弱点。

换言之,是人性底层的“达克效应”支撑了“丑小鸭鸡汤”的盛行。

哪些人更偏爱“鸡汤”? 鸡汤之所以盛行,是因为高度迎合了人类大脑的偏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把人的思考模式,分成了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系统2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在人类的行为模式中,两个系统都会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系统2的懒惰,许多时候我们仅依靠直觉对外部信息做出重要评判。这就意味着大脑具有易受骗、易疲劳与易偷懒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绝对化的信念尤为偏爱,喜欢情绪饱满与言之凿凿的论断。

容易取得大众情感认同的“鸡汤”内容就非常符合大脑的“口味”,简化与过度概括的风格很容易欺骗懒惰的大脑。由此看来,爱喝“鸡汤”也许是人类的本性。也就是,大家都多多少少爱喝点鸡汤。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有研究表明,“鸡汤”这一文化产物确实更受到特定群体的青睐。

一项涉及845人的实验中,心理学家检测了某些人是否更容易接受励志名言。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提供一系列的引文,并询问他们如何看待这些引文,以及他们是否同意这些引文的观点。
此类引文有:水滴石穿,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一个焦虑的人是他们自身的囚犯;隐藏的意义是种无与伦比的美等。

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参与者进行认知测试。同时,研究人员还询问了他们是否同意宗教、超自然现象或者阴谋论的观点。

结果显示,喜欢此类励志软文的人一般反应能力差、认知能力低,更容易接受宗教、超自然现象或者阴谋论的观点,也更加沉迷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疗法。

喝“鸡汤”到底有没有用?

人类大脑对外界的信息,会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产生认同”,另一种是“转变思维”。看了鸡汤却一无所获,问题出在了只“产生认同”上了,而没有“转变思维”。很多鸡汤文章看了之后之所以让人觉得“很爽”,跟“打了鸡血”似的,就是因为它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读者产生认同,替读者说些他们不敢说或说不出来的话,帮他们宣泄情绪。 而实际上,喝“鸡汤”并非毫无益处。虽然“鸡汤”带来的乐观情绪经常不符合实际,但是这种乐观偏见有时却真的可以带人们走向成功。乐观偏见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一术语是社会科学家罗伯特·默顿在1948年首次提出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开始对形势有错误的判断,但当我们根据这些判断激发出新的行为之后,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原本错误的判断变成了真实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旧金山一所小学的校长勒诺·雅各布森合作,做了一个实验。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各自随机地挑选了一些学生,然后,他们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的智力非常出众。

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编造出来的。到了年底,预言真的自我实现了。那些被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在年末测试中的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很多,而在年初测试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和其他孩子的成绩原本相差无几。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师们相信了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话,他们对这些“智力出众”的学生另眼相看,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时间更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更耐心地辅导他们。学生们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信心大增,学起来分外带劲。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把他们的发现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一实验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虽然“鸡汤”所阐述的内容未必符合实际,带来的乐观情绪也常是虚假的,但是这种乐观的偏见,却有助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保持自信,更快地走出低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悲观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认识很可能更符合现实,这被有的心理学家称为“抑郁现实主义”,顾名思义,这种符合现实的悲观主义会卸去人们的斗志,从而导致消沉与抑郁的情绪。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过得更好,人需要适当地有欺骗自己的勇气。

回到郎平教练本人,2015年之后能带领中国女排连续取得耀眼成绩,除了被称为“人间真实”的冷静务实之外,背后何尝不是她对于女排姑娘们的强烈信任。

希望2024年巴黎再见。加油,女排。

(责编 高佩雯)

参考文献

[1] Brickman,P. , Dan, C. , & Janoff-Bulman, R. . (1978). Lottery winnersand accident victims: is happiness rela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36(8), 917-927.[2] Jussim,& Lee. (2015). Précis of social perception and social reality: why accuracydominates bias and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3]Schumacher, I. . (2014). On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of changes insovereign ratings. Economic Modelling, 38(feb.), 351-356.
文章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ID:cspbooks)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